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赶海直播美食记 > 第21章 第 21 章

第21章 第 2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21章

天色尚黑,狗叫声东一边西一边地响,塘村里已经有人家挑灯忙活起来。

田婶和相公吴三在院子里整理渔网,大姐姐吴云熟练地帮着爹娘收拾渔具,她已经到了能跟父母一同出海打捞的年纪,余下三个睡眼惺忪的娃娃站成一排,静静地盯着忙碌的爹娘。

“吴北,带好妹妹和弟弟,我和你爹还有大姐要去坐船出海打捞扇贝,你们在家里好好听话,不要乱跑,不要下河玩,灶房里放的有干粮。”

吴北点头答应,一双大眼睛盯着地上的渔具问道:“娘,我啥时候也能坐船出海啊。”

吴三笑道:“等明年你过完十岁生辰,爹就带你出去。”

他拍了怕吴北瘦小的身板,“多吃点饭,这胳膊练得有劲点,别等到捞鱼的时候把自己给卷进海里去。”

应家灶房里,一盏油灯投射出昏暗的光,桌案上摆着一锅野菜粥,一碟香辣咸鱼干,是出行前的早饭。

擀面杖将面饼不断地翻来翻去,最后一张饼擀完,谢韵仔仔细细地把案板上的面粉一点点地扫进碗里。

掀开锅盖,热气腾腾的面香扑鼻而来,谢韵蘸了点碗里的水,拿出烫手的烙饼,将案上的生面饼放进去。

应晚镜从锅里盛出最后一勺米粥,“大哥,把剩下的粥都喝了吧。”

“行。”应明远双手接过碗,仰头把这一勺饭喝了个干净。

“妹妹,我来刷吧,方才你不是说还有些东西要收拾,快去吧。”

应晚镜把身上的围裙递给他,“早就备好了,我再清点一下。”

“这几块饼也烙出来了,也不知道够不够吃。”谢韵擦了擦头上的汗,看了眼空荡荡的面碗,这是家里仅剩的面粉,以后再想吃就要去花更贵的钱去买。

应晚镜宽慰道:“放心吧娘,肯定够吃,再带上我做的香辣咸鱼干,我们今日肯定能捞上不少鱼获。”

渔网,水桶,钓竿全都备齐,应晚镜从系统商店里兑换了防晒帽,防晒衣,还有胶鞋,开启了今日的赶海直播。

【沉浸式出海打鱼】

这是最近流行的直播方式,视频主人公不发出声音,放大视频原声,让人沉浸式体验赶海过程。

应晚镜把帽子递给应明远和谢韵:“大哥,娘,把这个帽子戴上。”

谢韵打量着这顶防晒帽,“这帽子的样式不常见,怎么还有个帽檐。”

“这是用来遮阳的,娘你就带着吧,还有这个外衫你们也要穿着,海上晒,很容易把脸晒伤。”

应晚镜又拿出来两双胶鞋,“这个也穿上,不然泡在水里容易生病。”

“你这是从哪里弄来的。”

谢韵低头摸着这双硬邦邦,长过膝盖的胶鞋,实在好奇。

应晚镜轻描淡写道:“专门找人定做的。”

“每次去赶海,脸上被晒得通红,还发痒,脚上也会被海水泡得发皱,我就找了个裁缝,专门缝了这种帽子和衣服,这样我们出海的时候也能少晒点。”

应明远穿戴好防晒衣,上下晃动着衣袖,眼中满是惊奇,“从未讲过这种样式的衣衫,布料也与众不同,妹妹,若是好用,不如你再多做点,摆摊卖这些,肯定能赚不少。”

应晚镜回道:“我也想过,可是本地的百姓习惯了风吹日晒,让他们花钱买这些,怕是卖不动。”

“也是,百姓挣钱本就不易,就是太阳再晒,用一顶草帽也扛过去了。”

“应娘子,收拾好,咱就出发吧。”隔壁田婶站在门前拍了拍门。

谢韵装好干粮,带上水袋,喊道:“来了。”

应明远提起沉甸甸的布袋,跟着应晚镜走出家门。

“走吧,大哥,娘,我们去码头。”

江安码头上,渔船已经整装待发,一条条的渔船陆续离开码头,驶向蓝黑色的大海。

田婶和吴三坐上自家的渔船,对着应晚镜和谢韵招手,“我们先走一步,你们记得跟上。”

江白屿将船锚收起,船桨一下一下地划着,带着船身离开码头。

绳索啪嗒啪嗒打在桅杆上,用竹篦做成的船帆被风吹得哗啦啦响,船只渐渐平稳地在海上浮动。

应晚镜把准备好的干粮递给江白屿,“吃过早饭了吗?我这里有烙饼。”

“吃过了。”

江白屿看向她手里的布包,还是伸手接了过来。

“还有我做的香辣鱼干,不能光吃干粮,卷点菜吃吧,在我们家乡,我们都是这样吃的,你可以试一下。”

“知道你吃不惯辣,所以我专门带了点酱香味的。”应晚镜把装鱼干的坛子拿出来,放在凳子上。

“呐,给你筷子。”

江白屿闷头说了声谢谢,抱起坛子就转身走了。

应晚镜所有所思地盯着他的背影,看来这人不是一般的难攻略啊。

“江公子,来喝点水吧,只吃面饼未免有些干巴。”谢韵拿出水袋倒了一碗水,递到江白屿手上。

看着眼前这个俊俏的少年郎,谢韵不由得投以赞赏的目光,“江郎君果然如镜儿说讲,生得俊俏,人也能干。”

江白屿默不作声地点点头,又转了过去,接着吃饼。

谢韵本想跟江白屿套个近乎,谁料直接吃了闭门羹,一脸尴尬地站了也不是,坐也不是。

“娘,他不爱说话。”应晚镜赶紧把谢韵拉到船舱里。

谢韵瞄了一眼江白屿的后脑,笑道:“不爱说话也好,说明人踏实,改天请他到我们家来做客吧,你说他好歹帮了我们家两次,我们连顿饭都没请他吃,心里过意不去。”

应晚镜握住谢韵的手,“娘,我和二哥请过他,他不想凑热闹。”

“不爱凑热闹,那还真的奇怪,这么好的孩子。”

“脾性如此,娘不必在意。”

“这有什么好在意的,只是觉得他这人古怪,这样闷久了,心里会堵得慌。”

应晚镜用柔和的眼睛盯着江白屿的背影,他这样背着人吃饭真的好像在食堂遇见老板的社恐。

稀里糊涂地吃完饭,江白屿先撑开自己带过来的渔网,网上的坠石叮叮当当地敲打在船板上,这些石头落入海底,能将躲藏在泥沙下的扇贝刮出来。

一刻钟后,众人合力将渔网慢慢的拖拽上来,头一网的收获并不多,只打捞上来两桶扇贝。

江白屿有些不太满意地摇摇头,失落地将渔网晾开。

应晚镜拿出装渔网的大布袋,“试试我们家的渔网吧。”

这幅渔网下面挂着一排锋利的铁耙,相较于这些石头材质的坠石,能直接深入海底泥沙下,将扇贝全都卷进渔网里。

“收网。”

这次的渔网明显要比上次沉,不过在在几人合力下,总算是将这批鱼获拉了上来。

满满当当的扇贝从渔网里哗啦啦倾倒在船板上,这么看,应晚镜带过来的渔网确实好用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更先进的渔具才能在海洋捕捞里发挥作用,可惜这个时代的人还停留在以麻搓绳的阶段,靠力气和天吃饭。

看着一脸震惊的江白屿,应晚镜指着这渔网下的铁耙,“这个可是铁钉子,自然要比那些破石头更厉害些,想想看,海底的泥沙沉积那么久,这些坠石早已被磨得越来越圆滑,根本刮不起来厚重的淤泥。”

载着满船扇贝停靠在码头上时,应晚镜明显察觉到四周渔民对他们的羡慕。

“你们打捞了这么多的扇贝啊。”

好友常顺满脸震惊地盯着船上的鱼获,扬声问道:“白屿哥,你这是又寻到哪片宝地去,抓回来这么多扇贝。”

“对啊,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打捞这么几桶,今年的扇贝不会全都让你们捞去了吧。”

“白屿哥,这回你可不能偷着藏着,我们还指望今年靠扇贝赚点钱呢。”

不怪这些人着急,打捞上来的扇贝再晒成干贝,价格能翻上好几倍,每年都有人靠这个赚了大钱,从此衣食无忧。

江白屿的捕鱼手艺确实厉害,但能捞到这么多的扇贝也确实让人眼馋。

见这些人眼巴巴地盯着他们,应晚镜索性拉出自己的渔网,解释道:“能捞这么多扇贝全靠这幅渔网,大家可以回去换一下渔网上的坠石,挑点锋利的石头替换上去,或是有能力的,把这些坠石换成这种铁耙。”

听到有人传授锦囊妙计,众人纷纷上前围观这幅渔网。

“海底的扇贝大多都埋藏在泥沙下,飘在水里的寥寥无几,你们只需要用更锋利的坠石掀起泥沙,把下面的扇贝卷进渔网里。”

“原来如此。”

“这渔网上挂着如此锋利的铁耙,能不好用吗。”

“咱们的渔网确实不如这个厉害。”

“是啊,我们不能埋头苦干,该改进我们的渔网了。”

待人都散开后,江白屿不解地问道:“你就这么把方法传出去,不怕自己打捞的扇贝变少吗。”

“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是这钓鱼之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等着吧,这一时半会他们还琢磨不出来其中妙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