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佞臣思慕公主久(重生) > 第84章 并案

第84章 并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是啊,明怀太子有遗腹子吗?长乐也在想这个问题。宇文晖临死前言之凿凿,声称明怀太子有遗腹子在世,言罢宇文汲眼眸中的一丝慌乱,被长乐敏锐地捕捉到。

可她不会因此就相信哥哥真的有孩子在世,不为别的,只为哥哥是个坐怀不乱的人。以他皇太子之尊,想纳多少美妾不可?可这么多年来,他只有一妻一妾,甚至为东宫添个宝林的念头都没有。

皇嫂柳氏、表姐谢氏没有怀孕,那么,哥哥,就断不会有遗腹子。

没有遗腹子,何谈什么王孙复归?

谶纬之学,她不相信。怪事不会无端发生,思及宇文晖临死前报复般地扬言“大白天下”,她更愿意相信,童谣的始作俑者,就是宇文晖。

然而,她不相信,不代表别人不会相信,比如上京城的百姓。

对明怀太子留有遗孤,他们信誓旦旦。有说亲眼见过的,有说晚上梦过的,甚至皇陵旁的守陵户,都在说这两日明怀太子墓附近有井水外溢之情况,种种怪相,可不在佐证拔高童谣的可信度吗。

不仅在民间,宫中之人也有渐次相信的。比如,傅太后。长孙的自刎,让她痛彻心扉,儿子的突然昏迷,让她惊慌不安,这莫名广为流传的童谣,又让她芒刺在背。

她不能与人言说的,儿子重病卧床的事实,让她更是惊惧万分,杯弓蛇影。

据说在童谣传歌的第三日,她从睡梦中惊醒,忽然看见床榻旁站了一个人,定睛一看,竟然是孝温皇后,双眼流着血泪,反复质问她为什么这般做。她大惊失色,呼奴点亮了整个宫室的蜡烛,却什么也没有了。

可傅太后再也不能平静下去,她连夜急召自己的弟弟承恩侯傅宪入宫,第二天,天色破晓时。翰林客栈被围得水泄不通。

一共带走了三十五名各地赴京赶考的书生。

傅太后的理由很简单,这歌谣,非读书之人,难以编造,承朝律法严明,各地的乡民,不准随意迁徙流动。上京近来,惟一饱读诗书的“流民”,只有这群赴京赶考的书生了。确切说,是落榜书生。高中进士早就被吏部派人接走,入住官舍,等待朝廷的诰封,留在这儿的,只有失意而满腹牢骚的穷酸儒生。

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因为傅宪兼任大理寺卿,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就近将他们押往了大理寺大牢。

满嘴之乎者也,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哪里扛得过监牢的武夫,也不管是不是屈打成招,三下两下威逼恐吓之下,有人跳出来说,是因为当今圣上包庇新昌公主,对归云扶案不上心,实在是气愤不过,才出了诋毁皇室承继的歌谣。

大理寺正在严查归云扶案和狐妖案,现在又来了个童谣事件,不可谓不头痛。

当然,头痛手忙脚乱的是司直、录事乃至狱丞这般的小官,贵为大理寺卿的傅侯,满心满脑想的都是要为太后娘娘排忧解难。

既然童谣案和归云扶案息息相关,傅侯大笔一挥——周之语,命你一并查之。还轻描淡写地框定了结案日期,三天,本侯,只给你们三天的时间,三天后,是要拿着案陈向太后娘娘复命的。

那个跳出来认罪的落第书生,据说叫归年安,和归云扶的老家眉山,只有半里之隔,作为同乡,他自然有为这位名满天下的直官报仇的充分理由。

傅宪挥完大笔,把归年安往周之语手上一推,就喝茶遛鸟,悠闲得和平日一般,擎等着带功劳簿去汇报成绩了。

惹得周之语的手下愤愤不平,大理寺卿让一众人等累得如狗一般,自己撂挑子不管,坐享其成,欺人太甚。

周之语却不动如山,按部就班地审案查案,即便额外“加活”,也全盘收下,没有半分怨言。

这一审,还真审出了问题,据前方缉队传回的消息,归云扶在槐阳县的宅邸里,成摞成摞的归氏日记里,少了长历十八年的内容。

作为归云扶的同乡后生,归年安常年向归云扶投送书信,他是归云扶的崇拜者,收到的回件,都被他妥帖保存在老家的书斋之中。

周之语看着快马加鞭传回来的书信,不禁感慨天意如此。

通过长历十八年的书信,周之语轻易还原了那些“无故消失”的日记里,被遮掩掉的内容。

长历十八年,是归云扶赴槐阳县任职的第一年。槐阳县民风剽悍,当地常有山匪出没,所以,归云扶上任这一年,忙的主要是一件事——剿匪。

剿着剿着,归云扶发现不对劲了,这山匪怎么还越剿越多了。

从初时的一万人,到后来的一万三千人,除掉战斗损员,足足增加了有五千人之众。

槐阳县三面环山,重要要道皆有官府派重兵把守,在此情况下还能增员,只有一个解释——当地百姓,纷纷扔下锄头,上山落草为寇。

这又是为什么呢?在给归年安的信中,归云扶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同时,既落草为寇,武器是保命关键,这些源源不断的武器,是从哪里来的呢?

只有一个解释,官逼民反,山有铁矿。

或者,这山中的铁矿,才是百姓不堪重负,走上山匪之路的直接根源。

这又牵扯到一个问题,大承朝坚决杜绝私营铁矿,在当地县志上,也并无记载有铁矿。

归云扶深感不安。直觉告诉他,这背后,有大案。

个中细节,归云扶没有给归年安透露太多。详细情况,他应该都记录在了自己的日记中。

日记遗失了,可天无绝人之路,偏偏碰到了周之语。周之语是库吏出身,在来大理寺之前,他一直主管的是太液池上的青册库。整个承朝立国百年来的绝密户籍档案,他倒背如流。

他另辟蹊径,从人口迁徙流动上探寻原因。

从而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槐阳县中乡民,十之七八来自开国初年的太原县和绥安城,冥冥之中,似乎和那位城阳昭公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收到陈报的长乐,心里已然一片了然,看来,周之语和贺明章可以并案查之了,崔氏下毒案和归云扶命案,本质上应该是一个案子。

“如晦哥哥,这是回京路上,你告诫我,崔氏案要暂时按兵不动的原因吗?”

城阳昭公主墓的发现,他们只择取了部分告知朝廷,最关键的崔氏谋害宇文氏之关窍,并未言及。

殷恪笑了,他的小公主,是越来越聪明了。

“崔氏故技重施,必然有所图谋,既然将眼光瞄向了明怀太子,图谋绝对不小,单凭崔氏之力,恐怕尚且不够,朝中定还有支持崔氏的力量,为了怕打草惊蛇,才有了十几日的拖延,反之,有这半月的筹谋,如今臣可以放心告诉殿下,时机已然成熟。”

“谁是谋害归云扶之人,谁就是崔氏的同党,对不对?”

“正是。”

“周之语查得出来吗?”

“查不出来。”殷恪坦白道。

“那?”长乐纳闷。

“周之语擅长档案,不擅刑科。但是,如今两案并查,不还有一人可以帮助殿下吗?”

“谁?”

“贺明章。”

长乐脱口而出,“贺明章也不擅刑科阿。”讲完方觉这话太显熟稔,有些失言。

殷恪面无异色,只淡淡道:“他自沙场而回,懂得怎么杀人就行。”

时隔半年,长乐终于再一次见到了贺明章。

他消瘦了些,也憔悴了些,清贵公子,扯入了红尘,终究有些许疲惫。

“臣,贺明章,请长乐长公主安。”

殷恪冷淡提醒:“贺侍郎,你该称殿下为镇国长公主。”

贺明章目中凝冰,瞧着殷恪,似有不悦,但还是依言改了称呼。

“臣,贺明章,请镇国长乐长公主安。”

“贺侍郎,请起。今日召你来,还是为了崔氏下毒案。可有什么新进展。”长乐和声道。

提到这个,贺明章就面露难色,崔凤池是难啃的骨头,况且如今身受毒物的影响,身心俱疲,只求速死,从他的嘴里,再难撬出半个字。

他拱手道:“臣中途接手,不明之处尚多,恳请殿下再宽限个诸日。还有……”他看了眼侍立在旁的殷恪,一如看一个奸邪的佞臣。“事关机要,涉及繁多,臣希望能单独向殿下陈词。”

殷恪忽然轻笑出声,似乎十分不屑。

长乐自然不能答应,“无妨的,无妨的,殷……缇营卫不是外人。但说无妨。”

她本想说“殷恪不是外人”,但不知怎地,话到嘴边,还是转了个弯。

她察觉到空气略冷了些许,抬眼望去,却又一切如常。

贺明章不愿也无法,只好拣关键之处汇报道:“崔氏谋害明怀太子一案,怕是没有面上的那般简单,臣以为,朝中应还有同党。”

长乐和殷恪等的就是这句话。

此时,人生如戏,全靠演技。长乐做出惊诧状。“同党?可有线索?”

贺明章摇头,道只是推测。

“我这儿却有一条线索。”长乐好心道:“根据线报,归云扶案同崔氏毒案,应有瓜葛,贺侍郎,可有心情走一趟槐阳县,助周少卿一臂之力,或许,崔氏毒案,亦能迎刃而解。”

贺明章是端方君子,从不遮掩。他不忙说好与不好,上来的第一句话,却是“臣斗胆一问,此线报来源于何,殿下可辨明真伪了?一家之言,怕难以全信。”

“是周少卿的原话,所以,贺侍郎,可愿走这一趟?”

其实这并不是周之语的原话,他接触信息有限,只知道铁矿和城阳昭公主攀上了点关系,哪里知道城阳昭公主百年前旧事里牵扯的复杂朝堂势力。

这句话,纯粹是她用来“安”贺明章之心的。

果然,贺明章闻言明显松懈了下来,他端正一拜,不再推辞,洪声道:“臣谨遵殿下令。”

离开护国寺时,他的马车和缇营卫卫队狭路相逢。

贺明章撩开车帘一看,殷恪微微点头,甚至脸上带着微笑。

日光透过厚密密的树林,斑驳地映在他的脸上,却丝毫不掩其光华。贺明章不得不承认,殷恪生了一副招姑娘家喜欢的好皮囊。

然而好皮囊下说出的话,就不那么招人待见了。“山路蜿蜒,侍郎初来乍到,怕不小心跌下去,耽误案情,是以,殷某特来护送一程。”

贺明章按捺着不满,同他周旋,“哪里哪里,殷将军是天子近卫,臣下哪里敢劳动,况且这青天白日的,山路一览无余,臣下虽是第一次来,大抵还是可以走得顺畅的。”

殷恪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他眼皮都不抬一下,漫不经心抚手道:“贺侍郎知道缇营卫是天子近卫呀,知道,咱们说话就便利了。殿下作为镇国公主,如今是履职监国,暂行天子之责,所以,还请贺侍郎,牢记臣子的本分,待殿下以尊重。”

话说得贺明章如坠云雾,他什么时候不尊重长乐了。他冷下了脸,寒声道:“这是何意?”

殷恪依旧是笑的,驱马上前,用只有二人能听见的音量,淡淡却饱含威胁之意道:“意思就是,天子如何接见臣工,殿下便如何接见臣工,以贺侍郎如今的品级,尚不到可以单独请见镇国公主的程度,请守好臣子的界线。另,请不要试图挑拨殿下和缇营卫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会让人怀疑贺侍郎的忠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