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 第18章 准备升官(一)

第18章 准备升官(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书接上回,苏轼在黄州吃了好几顿送别宴,和周围的风景朋友依依惜别以后,就踏上了去汝州的路途。但是!去之前去看一趟弟弟不过分吧,毕竟弟弟就在筠州,当然不过分!苏轼的长子苏迈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做官了,于是苏轼就让家人们跟着长子苏迈先去赴任,自己绕道去看弟弟了!】

【在看弟弟之前,苏轼路过了一处是个古代文人都要进去看两眼的风景区——庐山。】

【庐山位于我们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因为其中的风景绝伦,自古被历代文人视为文化圣山,最为耳熟能详的那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的就是庐山瀑布,如果庐山游记是一场命题作文大赛的话,高低得给李白颁个金奖。】

明意话音落下,拄着拐杖的苏轼出现在天幕上,站在庐山的山脚下抬头仰望,面上的陶醉之色不需明说。

庐山的山乍一望给人一种雄奇险峻的感觉,但若是细看又能在苍翠欲滴的山色里品出水墨画一般的秀丽。难怪李太白当年留有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说这庐山的五老峰简直像上天削了一朵金色的莲花放在了此处。

苏轼压下心头的震撼,看向同行的友人:“这山谷里面的风景是我这辈子都没见过的,这里是李太白的主场,我今天一定不写诗!”

【时至今日,我们说庐山是李白的主场也不为过,因为除了那首著名的《望庐山瀑布》,李白的另一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也是写的狷狂飘逸,仿佛庐山已经成为了一座仙山,他一路攀登一路求仙问道。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这里的楚狂人指的是陆通,因为不满楚昭王的政策变化无常,就劝说孔子别天天游说费劲儿了,跟他一样归隐吧。放眼唐宋诗词,能说出“凤歌笑孔丘”这种话的估计也只有李白了,所以不得不说诗仙还是诗仙。】

天幕中的苏轼自然也想到了李白的名篇,看着眼前景色,情不自禁开始吟诵这首荡涤心胸的《庐山谣》。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登上山腰,看着一望无际的云海随着风向翻滚沸腾,远眺长江的九条支流,白浪翻滚,浪花堆叠好似雪山奔涌。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登到一半,仿佛已经看见仙人站在云层之中,手里拿着芙蓉花来接他成仙归去。

同样的庐山,同样的山色江流。最奇妙的是李白在写这首《庐山谣》的时候,经历了流放夜郎而后被赦免的起伏。而苏轼这次来到庐山,也是同样被贬黄州又被召回汝州。宦海沉浮、风景宜人,两相比较,这还用选?

李白诗句里流露的意思明显想求仙问道远离官场了,苏轼登临此处,很难不与当年的李太白同频共振,萌生退却之意。

行至半山腰,不远处遇见一个圆脸的小和尚在四处观望,苏轼正准备上前打招呼,便见小和尚面色一喜,一边往山上跑一边高喊:“苏子瞻来了!苏子瞻来了!”

紧接着,寺庙里陆续迎出了一群僧侣,再一细看,他们手里都捧着笔墨。

苏轼:......?

【123:笑死,这什么大型粉丝见面会!】

【丐帮帮主:可我们大苏刚刚发誓这次不写诗。】

画面里的苏轼明显很震惊,这可是深山诶,这都有人认识我?

北宋,天幕外的青年苏轼直接诧异发声:“这么有名?这都有人认得?”

苏洵:我儿子真棒!

苏辙:我哥真棒!

天幕中的苏轼一脸无奈,盛情难却啊盛情难却,写就写吧,毕竟写诗对他来说跟吃饭一样简单,一碗饭、哦不不一首诗、两首、三首、四首......等苏轼把庐山的寺庙游遍,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写了多少诗了。

登顶以后的风景更加壮观,云海弥漫开来,像是给群山披上了一层轻纱,苏轼一路见了很多猴子,这不由得让他想起老家峨眉山的猴子,嗯,还是这里的猴子温驯一些。

沿途奇花异草繁盛,当年白居易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的就是庐山风景,苏轼又开始做梦了,要是晚年能和弟弟来这里隐居,这实在是神仙享受!

沿路虽然作了不少诗,但没有一首能打的,和李白当年的千古名篇比起来不知道逊色了多少,苏轼不能不感到遗憾。路过西林,看着山峰千姿百态,灵感便像周围的空山鸟啼一般涌进他的心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意的画外音响起:【与李太白的诗相比,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明显多了几分哲理,颇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在里面。且不论当时的苏轼是否已经跳出自我经历看清了北宋朝局的风云,单是论这场庐山命题作文大赛,苏轼凭借这首诗也能和李白一较高下。】

【小南瓜:这像极了从不同角度破题的学霸,不得不说苏东坡会另辟蹊径!】

李杜才名,像神话一样笼罩文坛多年。北宋的文人听到天幕上的女子将苏轼和李白放在一个层次,有人欣慰文坛后继有人,有人骄傲宋朝文风兴盛,也有人嫉妒吐酸水。

“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换了个法子写,怎能和李太白抗衡?”一个在看天幕的秀才拧眉,对神迹这番评论不愿苟同。

但他没料到的是,经过天幕轮番洗礼,此刻的大宋已经到处是苏轼的铁杆粉丝,他这句话还没说完,便有人开怼:“哟,你这是吃不到葡萄跳起来冲葡萄吐口水了?人家苏子瞻这诗句写的哲理高妙,值得人反思品读,你用你那考了三次秀才才考上的文采给我也写一首试试?”

秀才被戳中短处,无言以对,只能故作清高地远离这是非之地。

方才怼他的人朝秀才离去的地方唾了一口:“我最看不惯你们这种肚量小心思不正的文人,‘文人相轻’说的就是你们这种胸襟狭窄的小人!”

明意并不知道北宋发生的一切,她依旧接着讲苏轼和庐山的渊源:【其实这次庐山之游给苏轼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包括他在临终前也写过一首和庐山有关的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大家刚看这首诗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因为它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居然是一样的。但是细读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意境。这首诗是苏轼临终前留给小儿子苏过的,开篇写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大潮这两处风景,在没看过的时候各种抓心挠肺,不到那里游历一番心头总是放不下。可真正到了却发现,那也只是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水罢了。】

【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当然不止是风景,对苏轼来说可能曾经是远大的政治抱负,在看到庐山烟雨的时候就是目标实现的时候,此处是在说“不过如此”吗?是在说目标达成了以后感到失望吗?主播想是未必的,苏子当时或许只是想感慨,人一生心怀执念追求目标,达成了才发现或许目标的魅力只是目标本身罢了。】

心觉此处说得有些拗口,明意笑道:【当然,这是苏轼过完一辈子才得出的感悟,我们现在未必能够理解。那就祝愿大家心想事成,在看到庐山烟雨、浙江潮的那一刻,或许你就能明白苏轼要说什么了?】

天幕外,青年苏轼陷入沉思。

那天幕上的女子说的不错,他现在二十二岁,还未经历过政治斗争,天上那些故事虽然是关于他的,但又时常给他一种旁观别人生活的感觉。果然人生感悟还得如人饮水自己总结。

不过方才听到自己“临终”这个词让青年苏轼内心微动,相信换作任何一个年轻人在青壮年听到自己临死前写的诗都不会无动于衷吧,苏轼也一样。

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恍然大悟,意识到了一个他必须承认又不太想承认的事实:对哦!原来我也是要死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1.《望庐山瀑布》——李白

2.《《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3.《题西林壁》——苏轼

4.《观潮》——苏轼

5.苏轼去庐山玩这件事,出自《东坡志林·卷一(记游庐山)》

我想说啥来着?完蛋了!鱼的记忆!

尝试回想三分钟,想不出来,放弃了......

我想起来了!我想说的是:

本章申明,没有不尊重峨眉山猴子的意思,只是借用了这个网络梗!如有冒犯,下次去峨眉山给猴猴送桃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