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阳阳造反记 > 第18章 太子入局

第18章 太子入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慧拙大师你看这岭南的山,虽然不如中原和北地的高耸,但草木繁盛茂密,远观郁郁葱葱煞是好看。不过走近了就会发现,里面全是毒蛇毒虫,可能还有猛虎、人熊、野猪等伤人之物,着实让人无法亲近啊。”

“阿弥陀佛,草木鸟兽皆有其缘法。殿下觉得岭南的山难以亲近,是与这山无缘尔,无缘之物看去自然觉得是镜花水月,可观而不可及也。”

“大师果然深得禅宗真传,在宝华寺那种铜臭之地实在是太委屈你了。”

“善哉善哉,宝华寺以入世之地供这我修出世之人的衣食住行,我能安心修佛宝华寺却毁了金身,想来还是我负了宝华寺啊。”

“大师慈悲为怀,明明是宝华寺入世过深招来了祸事,幸得大师佛法精深有佛祖保佑,自然是无碍的。”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殿下是有慧根、身负大智慧之人,能将世间之事看的如此通透,着实不易啊。”

“哎,我若是能看的通透,就不用来着阳城了。”

乔道清觉得自己这次出门肯定是忘记看黄历才会这么倒霉。

自己明明是个刚剃头的假和尚,只是按照计划主动救赵承乾一命以洗脱嫌疑,事后便可以留在临安,离三清山这个伤心地远远的。

现在怎么会跟着太子的队伍又回到了阳城,还张口“阿弥陀佛”闭口“善哉善哉”,说话就要打机锋呢?

头疼,太头疼了。

这就要怪扈材秀了。

扈材秀之前给乔道清定了法号名曰慧拙,还有度牒文书准备的甚是全面,就为了让乔道清能顺利留在临安,接手宝华寺的烂摊子。可好不容易几轮审讯完毕乔道清摆脱了嫌疑,太子却对他突然来了兴趣,天天找他聊佛法。

乔道清又哪知道什么佛法?但既然顶着一个慧拙的法号,只能见招拆招,说些模棱两可故弄玄虚的话,句句不离缘、空、寂、善、法,能讲的含糊就绝不说清楚。然而赵承乾竟然就吃这一套!还说“慧拙大师”年纪轻轻就将世间万物看得甚为“通透”,谈吐很有“深意”,非常符合禅宗一朝顿悟的说法,果然是能称“七祖”之人。

原来扈材秀给乔道清准备的假度牒其实便是这慧拙的真度牒。

慧拙是真有其人的,此人年纪轻轻便宣称自己在菩提树中见到了佛祖,受佛祖传法论道已经顿悟了,自号“七祖”。

禅宗自六祖慧能后,以其弟子传下的“五家七宗”为正宗,却无人再有足够的威望称祖,这慧拙敢跳出来自称“七祖”自然是捅了马蜂窝。一时间明面上慧拙被禅宗势力极力封禁,暗地里更是有人买动刺客对其进行追杀。慧拙不得已只能出逃四处流浪,最终到了已被“圆通大师”收编的宝华寺。

宝华寺是什么地方?三清山的探子窝。

慧拙以假名混入宝华寺挂单,不出半月就被探出了底子,然后永远的消失在了这世上。慧拙这等实实在在经得起探查的身份自然就由三清山收下了,等适当的时候便能拿来冒充使用。后来乔道清来了要接下临安城的烂摊子,扈材秀大手一挥就把这慧拙的身份按在了他身上。

如今,“七祖狂僧”慧拙甚得太子赵承乾青睐的消息已经开始在江湖上流传,想来过阵子乔道清大约要更头疼了。

太子的队伍以副将领三百精骑为先锋,赵承乾和“慧拙”居于中军,太子少保崔灿压阵辎重队。此时先锋队伍已经到了阳城驻扎下来,辎重队还在慢吞吞的走着,中军却刚好到了已经化为鬼蜮的蛤蜊村。

月余前崔灿带队屠尽了蛤蜊村的村民,最终在村口大槐树下挖了个坑将尸首一起埋了,和当年在此地居住的蛮人做了个伴。然而南方多雨水,埋下去没几天便大雨连绵,加上尸体腐烂的气体外溢,很快将葬坑冲开了。这下将方圆十里的野生动物都吸引过来了,将葬坑彻底扒开,在里面大快朵颐。

赵承乾到达蛤蜊村的时候,入眼就见到一株大槐树前面有个大坑,坑里是累累白骨层层叠叠的堆在一起,树上坐满了乌鸦似乎是在这里筑巢常驻了。大槐树后面一间间的屋舍还保持着屠村时的样子,破损的大门和地上的血迹提醒着人们这里发生的惨剧。。

“阿弥陀佛……”乔道清见此场景颇为不忍,明暗厮杀他也经历过不少了,这宛如地狱的场景还是第一次见,尤其是那累累白骨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透亮,大槐树上的乌鸦察觉有人到来,受到惊吓纷纷起飞盘旋,一声声嘎嘎的叫声让整个场景更显阴森。

赵承乾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

攻城的尸山血海他是见过的,人的脑袋他砍过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但这百姓遭杀戮后村落凋零,尸骸暴露于荒野的惨状还是第一次见到:平时杀完人他就走了,从来不用回头看。

“哎,请大师超度一下此间亡魂吧。”赵承乾出声道,又吩咐军士将村民的遗骨收敛埋葬起来,而后只带了亲卫打马就进了空无一人的蛤蜊村。

蛤蜊村中,一栋栋房屋大门洞开,地上还可见干涸的血迹,墙上的刀痕提醒来人这里发生过杀戮。李承乾骑着马在村中漫无目的的走着,此时阳光正好照的人浑身暖洋洋的,大乾太子的心却有点冰凉:他以为自己要成为盛世明君,眼前的一切却在提醒他自己一直以来做的事更接近地府的阎王。

过了一阵子赵承乾又回到了村口,此时村民的骸骨已经被装在一只只瓮里正待埋入地下,乔道清盘坐在树下正在装模做样的念着经文,见赵承乾来了便迎了上去。

“阿弥陀佛,殿下可有所感?”乔道清问道

“……百姓太苦了……待这次事了回去,定要和父皇谈谈此间情景。”赵承乾一脸感慨的的回答。

“善哉善哉,殿下能有如此胸怀,当是天下百姓之福。”乔道清嘴上这么说着心中却在冷笑,这里的惨象不就是你的东宫六率造成的么?现场恐怕还有人就是当时的杀人凶手吧?道貌岸然之徒!

又过了一会儿村民的遗骨终于被埋好了,树下的大坑变成了一个个小土包,村民的遗骸遭到野兽啃食,骨头全都混在一起,分不出你我只能笼统的装进瓮里了事,三五只瓮埋在一起,足足起了十五个坟头。

“来人,在此处立碑纪之,碑文便由慧拙大师来拟吧。” 赵承乾看了看发觉没有危险又落回大槐树上的乌鸦,又看了看地上刚刚堆好的土丘,张口说道。

彼其娘之!这个天杀的赵承乾!

乔道清听到这话顿时心中顿时开骂了,自己虽然不算目不识丁,但是行文篆字也绝对不算强项。想是这么想,乔道清脸上却不敢有丝毫不满,只能满口称是。

两名擅长篆刻的军士和慧拙大师留了下来,赵承乾带队先往阳城去了。,

这些年赵承乾四处剿匪,没少干立碑纪功的事情。刚开始还要事后找城镇里的石匠做好石碑再运过去,后来东宫六率中就有人掌握了就地造碑和刻字的手艺,赵承乾喜欢立碑留字的习惯就更严重了。

只见两名军士就地找了一块品质不错的山石敲打了一阵子,一块圆头方碑就准备好了,甚至还带着一圈简单的花纹。乔道清看着空白的石碑,以及面前两个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军士,脑子里一片空白,能写些什么呢?

“殿下为了天下行金刚怒目之手段,却见百姓落得尸骨不存乌鸟入怀的下场,期间功过又有何人能予评说?就留一块无字碑在此吧!我当行遍天下,见过百姓悲欢,而后或许可写出太子殿下心中的碑文吧!”

但愿能唬得住赵承乾,趁着人少我得赶紧跑路了。

乔道清说完,便打马转头就走,两名军士面面相觑,最终也只能竖起一块无字碑于槐树下,而后往大部队方向去了。

赵承乾听了两人的汇报,开怀大笑了起来。

“慧拙大师佛法精深,竟然为了我肯定苦行天下,这是要为我担下这连年杀戮的因果啊。先有救命之恩,又有解惑之德,再有这番因果相承,待回去后定要禀告父皇为他争下这‘七祖’之名!”

说完这话,赵承乾便率人进了阳城城门。

城门口,梁荣带着阳城大小官员已经等候多时了。

赵承乾早早给前锋传下命令不许当地官员出城相迎,他到了阳城外又直接在先锋队伍扎好的营寨里就这么歇了下来不接受任何人的拜访。

这可把梁荣急得跳脚,只能缩在城门口干等着,连万豪酒店送来的午膳都吃不下去。现在当见到赵承乾终于肯进门了,当即大喜过望率众相迎。

“恩州知府梁荣携本地官员拜见太子殿下!”梁荣带人恭敬行礼。

“免礼。去衙门吧!”

赵承乾此时终于恢复了往日雷厉风行的作风,带着人就往衙门方向去了。梁荣一行人看着打马远去赵承乾只能干瞪眼,气急败坏的呼唤轿夫快点来。

等梁荣带人回到衙门,公堂已经被东宫六率接管了。梁荣一进门就见到赵承乾穿着一身常服向外走,见他来了马上出声说道。

“本王此次前来只为看看蛤蜊村与柳家一案。你自去准备,明日本王要见到所有卷宗!现在本王要逛逛这阳城,你且去吧!不得派人陪同!”

梁荣便眼睁睁的看着赵承乾打扮的像个普通人出了衙门,一句话也再没说上。只得马上安排人手将柳家和蛤蜊村的卷宗找出来整理好,等着明天赵承乾的审查。

赵承乾出了衙门在中央大街上开始漫无目的闲逛起来,见到铺子和摊位都要上去瞅瞅问两句,六率兵马和太子亲卫也穿了常服散布在周围暗中保护,却无人发现一栋三层小楼上三道视线正盯着赵承乾的一举一动。

“这便是赵承乾?看起来也不怎么样嘛。”方天赐看着比自己年龄大不少的赵承乾,不服气的说道。

“圣子大人若有意我这就去取他脑袋来!”说话的是头陀广惠,一双牛眼瞪得溜圆,怕是方天赐开口他真就要当场杀下楼去。

“方公子、广惠大师少安毋躁,以大事为重,明日自有找他麻烦的时候。”劝和的第三人正是包道乙了。

三人正待再聊些什么,突然包道乙和方天赐的眼睛都直了,广惠觉得奇怪顺着两人的目光望去。

只见赵承乾在大街中央大摇大摆的走着,迎面却见来了一名少女,这少女面容清秀眉眼带笑,左手拿着一串糖葫芦,右手拿着一只夹了肥瘦肉的胡饼吃的满嘴是油十分专心。

两人就这么谁也不避谁的直接撞在了一起,那满是肉汁的胡饼顿时在赵承乾的胸口印出一片油花,而后掉在了地上。

蔡阳阳此刻眼中含泪,嘴唇肉眼可见的瘪了下去,鼻子马上开始一抽一抽的:我好不容易完成了任务搞吃点好的,这是招谁惹谁了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