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阳阳造反记 > 第34章 浑水摸鱼

第34章 浑水摸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柳三看着眼前的处变不惊的少女,心中是对亲闺女止不住的欣赏。

自己悉心教育柳如烟多年,结果柳如烟只学了个皮毛,靠着一身好皮相和柳家的威风看起来混得不错,其实骨子里只是个世家大小姐,做不得大事。

再看看眼前的亲女儿,虽说有点倔强,但却是个很有主意的人,而且行动力强也有胆识,又有情有义,在柳家危难之时又不离不弃。

冯阿瑶看着眼前不怒自威但有些秃顶的老男人,心中是对亲爹的些许无奈。

最初喊柳三一声“爹”,纯粹是基于他的江湖地位给的面子,现在倒是喊得挺顺口的。只是如今柳家正逢大变风雨飘摇之际,既然活下来了还不赶紧跑路,来找她又想做啥?

“你倒是藏得谨慎,我也废了点劲才找到这来。”柳三自顾自坐到了桌前,解开了斗篷,身上竟然穿着一身皂隶的差服,难怪能在如今的杭州浑水摸鱼。

“……别说这些了,咱们快想办法逃出去吧?”冯阿瑶没心思跟亲爹唠家常,只想一心快点逃离这个是非之地,柳三摸摸冯阿瑶的脑袋,感受着年轻人饱满浓密的头顶,笑而不语。

身为名震江湖的柳三爷,世家鬼见愁的柳三变,自然不会傻乎乎的被官兵围了老巢,其实江南柳家从收到赵承乾在阳城遇袭的消息后,就着手准备应变了,如今重要些的族人都化整为零散入海外与各地,几处生意其实都被拆的剩下空壳,只是账面上仍然花团锦簇而已。

柳三本身作为柳家的一杆棋,自然要坚持到最后一刻,退路当然也早就准备好了,杭州大大小小的密道、暗门、水路的旱路的猫腻柳家早就摸得清清楚楚,更别提在官府中埋的钉子和拉拢的大批差役通风报信了。

一切只等一个契机。

杭州城没有穷人,在城里不管是做小厮帮闲还是去码头卖苦力抗包,一天挣得的银钱都能在阳城一类的小城市舒服的过上半个月,当然另一方面高昂的生活成本居大不易,杭州挣钱杭州花,这么看杭州城又是有穷人的。

而穷人聚集的地方,就是城南九坊了。

杭州城南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更有全真教的大师看过风水,评价此地气象万千贵不可言,但奇怪的是在此居住的都是小家小户。

整个城南被六条相对宽敞的道路划出九个坊,坊内房屋密布,一间小院内往往就会挤进去三四户人家,从天上看去九坊宛如韭菜田一般规整而拥挤,和城北高楼鳞次栉比、宅院气势磅礴、路桥纵横疏密有致的格局反差很大。

其实这大乾杭州城南的九坊,是前朝大明所建的,据说本叫安置房区,住的都是各处建设时拆迁的居民,因为此地不富裕油水寡淡,竟然就这样熬过了战乱一直延续到大乾已然人丁兴旺。

以往每天一大早,在城南居住的穷人们纷纷向城北涌去做工讨生活,汹涌的人群宛如涨潮,待下午傍晚时分又纷纷归家宛如退潮,因为此间百姓如沙滩上的螃蟹一般逐潮而生,城北权贵与豪商蔑称其成为:蟹民。

若说杭州有谁最可能造反,那非蟹民莫属。

这繁华的地方明明是同一座城,城北的权贵与豪商,和城南蟹民却看出了两重天。

对权贵与豪商而言,杭州民风开放政通人和,在此可享用万国美食,可欣赏四海奇珍,名伶雅妓争相斗艳,亭台楼阁美不胜收,往来的皆是世家豪门,谈笑间便能搅动天下大势。

对蟹民而言,杭州米贵居大不易拥挤混乱,挣着别人做梦都想拿的工钱也只够三餐果腹一分钱也别想攒下,朱门白墙高楼大厦宛如画本里描绘的仙境场景,但只能看看永远没有资格进去。只有每晚回到城南九坊,路边的飞舞着印度蜜蜂的小吃摊子才是蟹民唯一体会亲近的烟火气。

或是一道道院墙,或是高昂的价格,将居住在一座城里的两种人真实的从物理上隔离开来,蟹民们这样日日看着别人纸醉金迷,而自己永远求不得,这般状态之下,从城南搜出摩尼教的香堂自然一点也不奇怪了。

搜出摩尼教香堂的的又是那位捕头,那位认出了柳如烟和顾城,又认出了柳三爷贴身玉佩,传承三代从业的捕头。

自搜捕开始,城南九坊便是重点搜查对象,被关进大牢和校场的人也多数是从此抓去的,尽搜三坊后,终于在第四坊,一间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院内,捕头发现一间奇怪的佛堂。

说是佛堂,堂内供的佛像看起来却像个道士,造像不穿袈裟却穿着道袍,端坐莲花台上,背后有十二道波浪状的花纹,花纹中有日月争辉的图案。

捕头眯着眼看了片刻,突然想起一句话来。

“摩尼光佛顶圆十二光胜相……”

捕头看看佛像,再看看恭敬的蹲在院子里,面相憨厚但目露凶光的主人家,不动声色的往门口挪了挪步子对同伴说道:“你们搜着,我去解个手。”

然后就头也不回的往坊外跑。

等捕头跑到坊门跟前,已经有嘈杂喊杀之声从坊内传来,捕快、衙役和六率与禁军的士兵们纷纷向坊内涌去,唯独这位传三代的捕头闷头继续逃走,祖宗留给他的智慧让他懂得明哲保身趋利避害,城南九坊就是个马蜂窝,谁捅开谁要死,现在不跑难道留着当炮灰么?

就在他刚刚跑出坊外的瞬间,一声巨响忽从身后炸开,然后一股气浪就将他拍在了墙上,捕头两眼一黑昏了过去。

过了好一阵子捕头才醒过来,却半天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只觉得脑子里嗡嗡作响,入眼看去全是厚厚的烟尘宛如浓雾,隐约能看到人影在其中晃动。片刻天上似乎下起了雨,捕头伸出舌头舔了舔被打湿的嘴唇,却尝到一阵腥甜。

捕头疑惑的抬头望天,一片迷蒙之中隐约有个黑点正飞速变大,一尊背后刻着扭曲光线日月同辉,身着道袍慈眉善目的古怪佛像,直冲着他的面门扑来。

城南这边乱起来的时候,赵承乾和崔哲正在府衙内一边喝茶一边听着各方报来的消息,崔灿则亲自带队正在搜查城北各世家大族与豪商的宅邸,忽然一声闷雷一般的响声从南方传来,引得三人不约而同走到开阔的地方张望,片刻就见到一条粗壮烟柱直冲云霄,和柳家小院被烧的时候有几分相似。

城北离得远,三人人只能感受到有事发生,而冯阿瑶和柳三就在城南,他们先是听到一阵低沉又响亮的轰鸣,接着就见到一团怪云从屋顶冉冉升起后如菌子般绽开,紧接着狂风大作,柳三稀疏的头发在风中乱舞,小院轻薄的瓦片也被吹的噼啪乱掉。

冯阿瑶有点惊慌,这宛如天威的动静让人不自觉的害怕,柳三则平静的缕了缕头发对冯阿瑶说:“走吧,是时候出城了。”

柳三带着冯阿瑶一路穿行,到了坊内另一处小院门前敲了敲,院子里住的人冯阿瑶不认识但是听说过,是个哑婆婆。

哑婆婆孤身一人守着祖辈的房产也不愿租与外人,平日里靠摆摊卖炊饼为生,坊内的居民怜她孤寡而且她做的炊饼确实好吃,生意还算红火。

一小会儿后门开了,门内的哑婆婆见到来人是柳三,警惕的将两人迎进院子里,然后急忙将门拴上,接着从内屋拿出了锄头递给柳三又指了指院子东南角,柳三抡着锄头刨了几下,挖出了一个布包抛给冯阿瑶示意她换上,冯阿瑶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副六率快马信令兵的行头。

冯阿瑶大约知道自家亲爹的主意了,见到哑婆婆指了指堂屋,就自己进了屋子换衣服,这身衣服轻便紧身,护具只有一片皮甲,虽然是男子的衣物,但还好冯阿瑶的体型还算壮实,能撑得起这么一身装扮。

“武婆婆,此间事了,您也该回山东老家和孩儿团聚了吧?”

“……”

“武婆婆,您每天这么早起床烙饼不累吗?”

“……”

“武婆婆,我这样跟您聊天,您会不会觉得烦呀?”

“……”

柳三称呼她为武婆婆,两人显然是有些交情渊源的,可惜武婆婆似乎不想搭理威震江湖的柳三爷,坐在小板凳上任凭柳三一句接一句的搭话看也不看他,还嫌弃的直翻白眼。

堂屋的门帘再次掀开的时候,从里面走出来的已经是一名面容清秀的六率快马信令兵了,虽说看起来身形不够威武雄壮,不过信令兵嘛,就是要骑得快马赶得远路,本来也都会选些形态轻盈的人来担任,这么看倒也协调。

两人来得匆忙,走的也迅速,武婆婆将柳三和冯阿瑶推出门去,嘭的一声飞快的合上了门板,差点撞到两人的后脑勺,柳三摸摸脑袋上稀疏的毛发,抽出别在腰间的帽子带上,两人先回冯阿瑶居住的地方牵了小黑驴,然后柳三便领着不太亲的亲闺女大摇大摆的向着城北方向去了,半路上还顺手牵羊捞来了一匹不知道那支搜查队伍的马让她骑上,自己则骑上了她的小黑驴在前面领路。

骑驴衙役和六率快马信令兵的组合若是平常肯定十分怪异,此时却和周遭乱哄哄的环境融入的非常好,到处都是来去匆匆的六率、禁军、衙役组合的队伍,两人甚至路过了府衙门口也无人来查验,就这样一直走到一处大宅偏门才停下。

偏门上没有任何匾额标志,但冯阿瑶知道这是哪儿,江南地界吃牛羊要看顾家,选海货要看柳家,借钱周转则要看庄家。

这里便是两浙地区真正传承下来的三个世家之一,庄家的宅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