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365天环游世界 > 第3章 皇家剧院

第3章 皇家剧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说,我们要来皇家歌剧院。”安徒生抬头仰望着面前高大的建筑。

李斯特点头:“所以我们来了。”

安徒生闭眼又睁眼,每一根颤动的睫毛里都写满了震惊:“我以为你说的是十八世纪建的那座!”

“那里也很棒,可是皇家剧院的行政中心在这座建筑里。”李斯特答。

安徒生悲鸣一声:“不,我的意思是……我买不起这里的门票……”

李斯特用比他更震惊的眼神质问:“是什么让你觉得——有我在,还需要你掏钱?”

被音乐家理直气壮的语气一噎,安徒生只好捂着隐隐作痛的良心,亦步亦趋地跟在李斯特身后。

【总觉得,自从咽下第一口午饭开始,我就变成了妈妈批评过的“不劳而获”的坏人……】他在心底流着泪,自我唾弃。

哥本哈根有两座皇家剧院,一座建于十八世纪,一座建于本世纪。两所剧院分工明确,老剧院重复排演经典作品,新剧院则更热衷于改编或尝试新戏。

新剧院是丹麦最大的工业集团献给王室的礼物,修建费用超过24亿丹麦克朗。甫一建成,便大大分担了老剧院的客流压力。

它修建在滨海区,木包层甲板公共走廊轻快地漂浮在水面上,欢迎着来自四方的人群。沿着甲板,就可以进入剧院透明的玻璃门厅。

到了室内,迎面而来的则是另一种的厚重优雅。细长的黑色砖块被应用于室内,营造出洞穴般的肌理,既提供了混响环境,又能在不同的光影下折射出不同的魅力。

下午演出的是一则新戏——《法斯塔夫》,用丹麦语演唱,改编自英国编剧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们儿》。

故事发生在英国国王亨利四世统治时期,英格兰中部一个叫“温莎”的地方。骑士法斯塔夫同时向福德的夫人艾丽丝和佩奇的太太梅洛送了同样的情书,招来了两位夫人的不快。她们假意答应约会,实则设下圈套,捉弄了法斯塔夫一顿。

整部作品诙谐幽默,音乐节奏轻松欢快。两位女主角发现收到同样信件后的二重唱《一样,一样》尤其有趣,逗得全场的女性观众都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

安徒生刚坐进剧院的红椅子里时,还有几分局促不安,不知该把手放在哪里。摸摸索索,又不想动作幅度太大,生怕冒犯到旁边坐着的穿着优雅的女士们、先生们。

但是剧目一开场,他就迅速沉浸在其中了,全神贯注地盯着舞台,诠释了何为“目不转睛”。

李斯特则没那么投入——他大概是整个剧院最不投入的人了。

他的一位记者朋友曾经跟他吐槽过一个故事,故事主人公是美国的总统。面对记者“连任多届有何感想”的提问,他笑眯眯地给人塞了四个三明治,然后问人家感觉如何。

“太狡猾了!”那位记者朋友哭着指责,“政客采访起来最烦人了,特别擅长语言陷阱、偷换概念、反客为主。且不说,吃三明治和当总统这两件事有没有类比的可能性,他居然还问‘感觉如何’!连吃四个三明治,那肯定腻啊,但哪个记者敢说啊?”

连任多届究竟会不会腻呢,大概除了受访者本人以外,无人知晓答案。但是,就像他们都认同的一样,连吃四个三明治会腻,短时间内连听不下百次同一场歌剧,也会让人产生一定时间的抵触心理。

《法斯塔夫》,莎士比亚编剧,萨列里编曲。

前者是李斯特眼熟的长辈,后者是他的恩师。

这是一部……非常“微妙”的作品。就其剧本内容而言,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莎士比亚手里多得是类似的稿子,虽然也是佳作,但和《哈姆雷特》那种级别的剧本没法比。本来它也该配上一个“门当户对”的、优秀但不完美的曲子,但是——

在萨列里老师拿到从英国寄来的手稿的同一天,维也纳媒体争相报道:“音乐天才莫扎特闭关打磨新作”“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歌剧!”“真正伟大的音乐能赋予剧本新生”……

简而言之,其实就是莫扎特前辈——萨列里老师的好友兼竞争对手——在为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重新编曲。

不得不说,媒体真的很懂怎么刺激其他音乐家。

他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场面——萨列里老师盯着那篇名为“真正伟大的音乐能赋予剧本新生”的报道,看了不下十分钟。工作室一片寂静,气氛凝重,没人说话。车尔尼师兄悄悄给莫扎特前辈发短信求救,希望他赶紧劝劝看上去有钻牛角尖倾向的萨列里老师。

莫扎特前辈就直接打了电话过来。

“大师!您也在为歌剧编曲吗?”当音乐天才活泼的声线透过电话传来时,李斯特狠狠地闭上了眼。

车尔尼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机,莫扎特给他的回信是——“(笑容)放心,交给我吧!”生性腼腆的少年作曲家,在这一天,对于莫扎特老师的“活泼外向”,终于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莫扎特前辈的来电有用,但也没那么有用。

在和他的对话中,萨列里老师再度露出了笑容,同时也发出了挑战:“我想试试你的编曲风格。”

莫扎特前辈“哇”了一声:“真的吗?我有机会听到用您的风格创作的《后宫诱逃》?”

“也许不是《后宫诱逃》。你可以期待更多的元素……”

一场直白了当的“切磋”,就这样拉开帷幕。

最终的成品是两部杰出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被评论家奉为神作,《法斯塔夫》的主流评价尚未定型,但已经获得了全球观众——尤其是女性的好感。

皆大欢喜的背后,是两位老师长达数月的雕琢,连带着作为助手的学生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生活也几乎只围绕着这两部作品转。

《法斯塔夫》在巴黎首演结束后,李斯特终于获得了来之不易的假期,于是他来了丹麦,想到新鲜的地方取材,写写自己的作品。谁能想到,在哥本哈根的剧院里,演出的也还是《法斯塔夫》呢?

他的心情是既高兴又微妙,和在场的其他听众无一重合。

举个简单的例子,别的观众听见的是艾丽丝和梅洛的二重唱,他听见的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琢磨《费加罗的婚礼》里苏珊娜和伯爵夫人二重唱片段,还有被扔掉的废稿在哭泣……

他的视线左右游荡,落到了身边的安徒生身上。

丹麦少年的蓝眼睛紧盯着舞台,嘴巴微张,显然看得入神,对他的观察毫无知觉。

这种专注让他默然。

【如果我弹奏钢琴时,台下的观众都能和他一样沉浸在音乐里……】

些许苦涩满上心头,声名在外的美少年钢琴家低头看了看自己洁白柔嫩的双手,默默地叹了口气。

“长得好看”真让人苦恼。

什么时候观众才能在演出的时候不仅仅是盯着他的脸看呢?他真的是个正经钢琴家,不是百代的童星!

歌剧结束,演员谢幕,观众离场。

安徒生拉着李斯特的手,叽叽喳喳地讲自己看到的情节中的趣味和其他感受。

“法斯塔夫真是一个没用的坏蛋,他一点也没有尊重女性的意识!为了窃取福德家和帕奇家的财富,他居然想要用‘勾引两位夫人’这么下作的手段!勾引也很不上心,写的情书都是一样的,就改了一个收件人姓名……”

一位女士路过,听到小男孩的气愤填膺,也冷哼一声:“这种又蠢又坏的男人确实很多,他们好像以为全天下的女人都没长脑子——不过嘛,很快他们就会知道利害!”

她注意到安徒生的俊秀,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小朋友,以后会有很多女孩喜欢你的,你可不要成为法斯塔夫哦?”

安徒生一下子害羞起来,李斯特笑着为他辩护:“不会的,他应该会想成为帕奇先生?”

十分喜爱“梅洛太太”这一角色的男孩脸红得像苹果,恨不能捂住揶揄的朋友的嘴。

女士哈哈一笑,与他们道别分开,李斯特却怔了一下。

说这句话时,有什么从他脑中闪现,让他在说完的瞬间,觉得自己可能说错了——安徒生怎么感觉好像……不会结婚?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潜意识?难道是他觉得安徒生很孩子气?

他甩了甩脑袋,晃走奇怪的想法,然后拍了拍安徒生的肩膀:“来吧,我亲爱的大演员,我们去行政中心应聘。”

安徒生被他的话拽出了剧情,惊讶道:“现在直接就去吗?”

“顺路嘛。”李斯特说,“事情不要拖到明天。”

安徒生跟在他身后,期期艾艾:“怎么进行政中心呀?打申请吗?”

“先告诉人家,你今天要来。”李斯特省略了一些前置条件——当你的老师、同门师兄弟都风头正盛,所有大门都会提前为你敞开。

安徒生没再追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碎碎念:

1983年,安徒生14岁,晶子和织田作刚出生。

其实哥本哈根的第二所歌剧院建于二十一世纪来着,这里做了个细微的调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