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凤凰台 > 第9章 杨柏邑的恨意

第9章 杨柏邑的恨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外面的一阵细语声将陶嬅吵醒,“方懿,怎么回事?”

方懿闻声匆匆走入内殿,她恭敬回禀:“长公主殿下,杨世子来了,说有要事,已在外殿等候。”

方懿偷偷看了眼她的表情,果然陶嬅皱了皱眉,有些不悦。

沁雯这时走进来,只看见纱窗未合,走向窗前取下撑板,合上窗,不忘叮嘱道:“长公主殿下这样开着窗是会着凉的,外面飘雪了,入了寒气可不好。”

陶嬅瞥了沁雯一眼,到底没有再言,二人服侍陶嬅整理好仪容,这才缓缓走向外殿。

杨柏邑听见一阵细微的脚步声,抬头入眼的便是陶嬅一身湖蓝的褶裙,宽大的外袍用金线织就花纹,头发挽成流云鬓,簪了几个素面花钗,远远看,极美。

这份子气质,杨柏邑轻笑一声,垂头敛下眼中的晦暗,起身上前行礼,“见过太华长公主。”

“世子请坐,不知世子有何要事?”

陶嬅走向主位,缓缓落座,即有女侍送茶上来。

杨柏邑看了眼她身侧的两位女侍,“长公主还是不要让旁的人知道的好,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他端起桌面的茶,吹囔片刻轻饮一口,果然是上好的茶。

他这个态度让陶嬅感到极为不悦,声音淡淡道:“世子有话不妨直说。”这意思,就是不打算让二人离开了。

杨柏邑挑着眉,放下手中的茶盏,“好,既然如此,那我有话便直说了。”

“昨日佑宁街意图带走王女的人长公主知道是谁吗?”他随意的一句话,让陶嬅眸色深了几分。

陶嬅知道此事断然和他脱不了关系,他现在这个态度显然比人前随意多了,这态度分明是对她不尊,对大商不尊,是挑衅大商的威严。

陶嬅冷冷警告他,“世子,别忘了这里是大商,你来是做什么的,坏了两地的和气,对你有什么好处。”

“我当然没忘记这里是大商,也自然没忘我是来干什么的,多谢长公主提……”

“你放肆!”

陶嬅怒视着他,杨柏邑有恃无恐,他嗤笑一声,继续说道:“长公主殿下居然如此容易动怒,不知道长公主听了这些会不会心中更恼。”

他玩转着手中的茶盏,抬眼对上陶嬅的目光,“若是诸位殿下知道王城混进来一个陌生的蒙甸男子,不知会有何反应?还是如果王上知道了……”

他不再言,陶嬅已经听懂了什么意思。

同在殿内的方懿、沁雯面上一惊,两人纷纷看向下座的杨柏邑,带着些敌意。

陶嬅桌下的手收紧,面上不露分毫,她出声道:“方懿,沁雯你们出去。”

“长公主……”

“出去。”陶嬅冷声。

方懿扯了把沁雯的袖子,摇头示意她别多嘴,沁雯不敢有违只能随方懿一同退下。

陶嬅冷冷的看着杨柏邑,“不知世子想做什么?”

“无他,难得来大商,总要得些趣儿不是,也不算我白来一遭。”杨柏邑起身走到大殿中央,拍了拍身上的褶痕,笑道:“想必贵国的殿下也会很期待。”

陶嬅骤然惊起,杨柏邑看着她身侧紧紧攥着的手,扯了下嘴角,不过只是些言语就激的她如此紧张,若真的做了……想到那他嘴角的笑意更深。

杨柏邑敷衍的微微垂身,“搅了长公主的好兴致实在抱歉,那我便告辞了。”

“且慢。”

杨柏邑脚步顿住,未回头,只听见脚步声离他越来越近,片刻陶嬅就挡在他的身前,“世子就不怕本宫将此事告诉父王,坏了滦州与大商的和平吗?”

杨柏邑摇头,根本满不在乎,“长公主未免太天真了,你以为的和平便是真和平吗?现在是谁想要和平也未可知呢。”

“不过,公主有何证据此事是我策划,有证据吗?”他摊开手,眼里存着星星笑意,却不达眼底,“我不过同长公主一样都是见证者罢了,反观公主倒是意图包庇自己的弟弟,此事对三殿下公平吗?”

“你想怎么样?”

杨柏邑弯身凑近,他的骤然放大,不轨的意图暴露的一览无遗,“如此尊贵的长公主殿下,失去了自己最想保护的人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是否也像踩烂的烂泥一样,连最低贱的女婢都不如。”

陶嬅瞳孔骤缩,她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声音,“本宫,从未得罪你。”

“何须得罪,你的存在,就是得罪。”陶嬅看到杨柏邑眼中转瞬即逝的恨意。

陶嬅只觉喉间干涩,满脸未知,他不过第一次来大商,她只是第一次见到他。

何来恨意?

杨柏邑起身欲离去,走了两步忽然顿住,陶嬅紧紧盯着他那略显淡漠的背影,只听他说的话让她心神俱冷,“不知长公主殿下在百姓和亲弟弟间选择,长公主殿下会选谁?”

说罢,他轻笑一声离去。

离去多时,沁雯、方懿急急走入殿内,陶嬅一脸恍然未觉,显然还未反应过来,沁雯急急出声:“长公主,怎么了?您怎么了?”

“本宫,不会让你得逞的。”陶嬅喃喃的这一句,只这一句。

沁雯和方懿面面相觑,沁雯一脸忧色,世子到底跟长公主说了什么,长公主殿下从来未曾是这幅模样。

陶嬅遣退了二人,午膳也没用,在房间里待了整整一天。

陶如是是她的弟弟,更是她的精神寄托,自他出生二人只能相依为命,他是她为之努力的目标。

母后拼死生下他,她恨他吗?恨,因为他她才失去了母亲;爱他吗?爱,因为他是母后拼了命生下来的,和她血脉相连。

唯有让他一生平安才不辜负母后,她要当一个好女儿,好姐姐,所以她不会让杨柏邑如意的。

陶嬅低头抚摸着手上这把琵琶,一遍一遍,她扬着嘴角挂着苦涩的笑。

陶嬅整整一日闭门未出,方懿和沁雯急坏了,无奈只能去请王上,至少怎样一天都未进食是不行的。

陶嬅出来接驾时,瞥了眼一旁的方懿和沁雯,两人垂着头不敢看她,只上了茶便退了出去。

殿外,沁雯叹了口气,“今日免不得要被罚了。”

方懿也叹了口气,是啊,她们如此擅作主张已是犯了长公主殿下的大忌,饶是免不了了。

巧的这个时候,院子里扫雪的女婢偷偷躲在廊下的柱子后面偷懒,沁雯扫了一眼懒得计较,去了偏殿想寻些书册逗陶嬅开心。

方懿端步走上前,那女侍见状惊得缩起身子,小声道:“方懿姑姑。”

“天马上就要暗了,院子还未清扫干净,自己干完活去领十个板子。”

女侍听了惊的跪在地上求饶:“方懿姑姑宽恕,天儿实在冷了些婢子就歇息一会,求姑姑开恩。”

方懿冷冷扫了她一眼:“偷懒是小,撒谎事大。”

女侍怔在地上,方懿不再理会,天冷偷懒的宫人大有人在,只要不落下手里的活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撒谎可是大忌,是绝不容出现的。

此时的殿内,女侍进来撤下桌上的菜品,陶正雍看着她道:“怎么了,今日可是有什么不高兴的。”

陶正雍已经听说了杨柏邑来见陶嬅的事情,本想过来看看,不想正巧阳华殿内的人就来请他了,这倒让他好奇杨世子和太华讲了些什么。

陶嬅懒懒抬眸,只摇头,“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净庙节那日雪水打湿了衣裳,杨世子帮了些小忙,请来道谢。”

那日净庙节上的事情陶如柏已经向他回禀过了,确实听他提起过,陶正雍侧眸看她,“听说那日蒙甸的王女被人惊扰了,你也在场?”

陶嬅眸光微顿,缓缓点头,“嗯,不过是个行为轻佻的富家公子,言语上有些冒犯。”

陶嬅垂着眸,声音有些淡,如何她都是不能讲出那个蒙甸男人的。

“哦,听方懿、沁雯说今日无精打采的,孤还不信,现在倒真有几分了,是因为杨世子吗?”陶正雍显然不信。

陶嬅单手撑着额,微微摇头,“父王,晨起身上觉得惫懒,就在软塌上休息了些,谁想开着窗户反而着了些风,所以才无精打采。”说道此,陶正雍细看才发觉陶嬅脸上真的有些泛红,连忙叫人传太院。

“传太院。”

陶正雍面色凝重,厉声训斥道:“你这孩子,如此不仔细,那些个奴才是干什么的,长公主不适这么久没人去请太院,每人各领二十板。”

门外的奴才女侍听到王上震怒纷纷跪下,一脸惊恐大监殿外传旨更是让一众白了脸。

因为方懿、沁雯要贴身伺候陶嬅,所有行刑暂缓,扶着陶嬅进入了内殿,白皙纤细的手臂露在帐外,太院一番诊断确实如陶嬅所言那般,寒气入体所以才神疲体乏。

陶正雍虽还有疑虑,但看陶嬅这个模样到底还是罢了,这件事他还是需要细细查探一番,若是太华真与杨柏邑有牵扯……思及此眸光暗了几分。

临走陶正雍仔细吩咐方懿沁雯二人照顾好陶嬅,又特意命大监送来补气的参饵荣梨汤。

这一夜,更是每隔一个时辰差人去问,次日王上因为担忧太华长公主病情一夜未眠的消息在前朝传开,王上有多宠爱长公主一眼便知。

次日,陶如是得知姐姐病重,连忙入了宫前去探望,到时不想父王也在,陶如是垂着眸站在一边,余光竟是落在这位威严肃正的脸上,此刻正挂着他从未见过的轻柔。

直到陶正雍走后,陶如是这才放开手脚,走到床边看她,陶嬅午膳后服了药睡意变得较重,直到黄昏渐暗才悠悠转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