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灾年里唯有我县余粮满仓 > 第21章 第21章

第21章 第21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这话,想来郑把头家境还是可以的,百十文钱的损失在能承受的范围内。

夏倾音:“既然这样,那我立刻回去给您取货。”

不一会,她就提着两个大木桶过来,腋下还夹着杆秤,后面山岚风歌还使劲抬着半桶。

称完后,一共还剩124斤,一斤3文钱,总计372文,夏倾音只收了郑把头370文。

然后她又嘱咐了郑把头,“把盛凉粉的容器放进深井水浸泡,这样凉粉不容易融化。我住在福源客栈,有问题就去那里找我。”

郑把头点头致谢后,夏倾音就离开了码头。

没想到还没到晌午3桶凉粉就卖完了,看样子今夜得多做一些凉粉。可是木桶不够,这真是个大问题,她实在不想花手里的本钱去买容器。

“夏娘子,夏娘子……”这时候王婶子火急火燎跑过来。

夏倾音心里疑惑,快到晌午,正是馄饨面摊忙的时候,王婶子不看摊子,跑来找她干什么?

难道是天太热,凉粉这么快就化了?

“哎呀夏娘子,你让我老婆子好找!”王婶子拉住夏倾音的手,一边喘粗气一边说。

“王婶子,可是凉粉不好卖?”

“不……不是!那凉粉太好卖了,我早就卖完了,找了你一上午,快快快,我再进八十斤!”

“八十斤?”这么多?

“婶子不好意思,现在没货了。”

“啥子?没货了?你先前不说还有很多吗?”王婶子急了。

“本来是有,但刚才都被码头上要了,再做好起码得两个时辰,可两个时辰都过晌午的饭点了,你看你是下午要呢,还是明天一早要?”夏倾音说实话。

“两个时辰就两个时辰,天这么热,大家都好吃这一口,我今天下午就要,晚饭时还能再卖一波!”

夏倾音没想到这凉粉这么受欢迎,可能是因为这时代没有解暑的食品,才显得凉粉这么受欢迎。

“行,那我马上回去做,争取未时初就给你送过去,不过还有个事情。”

“哎呦夏娘子,有事就赶紧说,来,咱们边走边说,说完赶紧回去做凉粉!”王婶子真后悔今天早晨没有多进一点货。

“是这样的,你也知道我手里钱都压在货上了,我缺制作凉粉的木桶,就是今天我给你送货时盛凉粉的桶,没它不行,若您要货得自己准备桶,八十斤凉粉的话,得两个木桶。”

一听是桶的问题王婶放下心来,“我当什么呢,这好办,我们吃水的两个木桶你拿去,我家就在附近,我回去取。”

……

夏倾音刚拿着木桶刚回到客栈,刘掌柜就出来迎接。

“夏娘子你可回来了,我派伙计到处找你!”

“刘掌柜什么事这么急?”

“你看!”刘掌柜手里拿着厚厚一摞纸。

“这是?”夏倾音有点蒙。

“你早晨走时给我留下的一盘凉粉,大家看到我吃,都好奇尝了尝,谁知吃下去清清凉凉,于是大家都付了一文钱的押金,等着买凉粉,这是押金条,你还有货吗?”

夏倾音惊呆了。

这也太夸张了,虽然她也好凉粉这口,可也没爱到这种程度,吃口凉粉还要先付押金?

“刘掌柜是这样,昨天晚上做的都卖完了,我得现做,得用您的灶房。”

“借给你,你快做吧,我派几个伙计帮你。”

“帮忙就不用了,你也知道,这是我祖传手艺,这也不好……”夏倾音欲言又止。

“我懂我懂!那我们外面去等,你赶紧做吧。”刘掌柜很理解。

夏倾音进了灶房,赶紧称出冻菜,三个灶台同时开火。

幸亏有山岚风歌,要不还真忙不过来。

很快熬好了,夏倾音把汤过滤出来之后,用称称出八十斤,平均放入王婶子的桶里,等凝固后给她送去。

刘掌柜这里不愧是老字号的客栈,光一摞订单就八十六斤,刘掌柜直接订了100斤。

她把刘掌柜的过滤好之后,也放进桶里,这时,灶房门响了。

“夏娘子,外面有人找你。”客栈伙计过来说。

夏倾音推门出去,就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她走上前来。

“你就是夏娘子吧?我是郑把头的弟媳妇,我姓孙,当家的让我来通知你进货。今天你送的凉粉太好卖了,我们全卖完了。”

“这么快?”夏倾音虽然知道码头人多,但这一个多时辰就卖完了,也太快了。

“这次你要进多少?”

“三百斤。”

三百斤?!

“是这样的,今天我的货没备够,还得再有两个时辰,所以你这三百斤下午恐怕卖不完。”

“还得得两个时辰?”孙氏脸上有抹着急。

“孙婶子要不这样吧,今天你第一天开业,也算开门红了,不如下午就不卖了,让食客们也有个念想。

我认识一个通天文的老者,他说未来7天都没有雨,天气十分炎热,凉粉应该会很受欢迎,你回家和郑当家的商量一下,看明天进多少斤。

然后趁今天下午有空准备好木桶,我这里不配桶,而且你们还要自己把木桶称出重量,把粉拉回去后,你们直接过称,减去桶的重量就是凉粉的重量,而且我这边也会称好后给你倒进桶里,这样大家心里都有个数。”

孙氏想了一会,点头说:“这样也好,我下午就去准备,晚饭前把桶给你送来。”

送走了孙氏,夏倾音收拾好厨房后,凉粉液也凝固了,这一次她们火候掌握的更好,凉粉q弹爽滑,晶莹剔透,卖相十分好。

“掌柜的,你的100斤粉在桶里,我给你多了两斤,若不放心,您可以再称一下。”

“那有什么不放心的,这是三百文钱,你拿着。”

夏倾音接过钱从里面拿出8文还给刘掌柜,“掌柜的,这8文钱是我刚才用的柴火钱,我每日一结。”

“这……哪用那么多。你今天多给了我两斤粉,柴火钱算了。”

“刘掌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只不过我用您灶房也不是一日两日,我出去找牙行打听过,最便宜的院子租金也得一年2两银子,还得交10两押金,所以您已经很照顾我了,不给柴火钱实在不合适。”

“好,那我就收下了。”刘掌柜推脱不了便只好收下,心里对她的印象更好了。

说完,夏倾音就领着妹妹给王婶子送货了。

“王婶子,这是你要的八十斤,我称好了,你称一称。”

“你称好了就行,我就不废功夫了。”王婶子做买卖可是精明人,她每卖出去一斤就记一斤的账,等卖完了之后,有没有缺斤少两她一清二楚。

“这是240文钱,当面银子过手钱,你收好。”

“好嘞婶子,你明天还要货的话,今晚上就得统计一个数交给我,我住在福源客栈。”

“行,我今晚去找你。”

夏倾音也没有多聊,王婶子买凉粉的人都在排队,她说几句就走了。

路上她买了8个纯肉包子,就回客栈吃饭了。

可回到客栈夏倾音也没怎么安稳,陆陆续续有食肆老板来找她买凉粉,夏倾音怎么也没想到,不到一天的时间,凉粉就在桃溪县火了。

进货的来了十五六个人,夏倾音可没有全选,物以稀为贵,卖凉粉的铺子多了,可就不那么值钱了,一旦价钱降下来,利润低了,那么小贩们卖的激情也就低了。

她要的是良性经营,长远生意,可不想恶性竞争。

现在卖凉粉的只有南街王婶子、西街码头孙婶子,再就是她现在住的北街刘掌柜的福源客栈,三个地方相距很远,互不干扰。

来找她进货的十五六个老板,夏倾音没有立刻应下,而是记下了他们的店铺名称和位置,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考察。

最后决定只定下两个店铺,毕竟合作伙伴的人品也在夏倾音的考虑范围内。

一个是财来饭馆谢掌柜,一个是张记烧饼铺的张大娘。

……

日仄后还没到晚饭的点,福源客栈就陆陆续续来了订货的。

夏倾音怕他们拿货太猛,万一卖不出去会影响心情和后续生意,特意给这些老板们说了一番话。

“各位老板,你们每天晚饭前算好第二天的进货量来福源客栈告诉我,为避免凉粉变质,货物可以分上午下午两次拿。

但切记宁可缺一点不要多进货,只有买不到,第二天食客们有念想才会买得更积极。”这就是所谓的饥饿营销。

大家觉得有道理,一致点头答应。

南街馄饨面摊王婶子拿了三个桶,订了110斤,上午取45斤,下午取斤65斤。

福源客栈刘掌柜订了180斤,上午70斤,下午110斤。

财来饭馆谢掌柜拿了两个木桶,订了120斤,上午取50斤,下午取70斤。

烧饼铺张大娘要了100斤,上午取35斤,下午取65斤。

最夸张的是码头孙氏,直接推来三个又高又大的水桶,两个胳膊都抱不过来,夏倾音一看推车的是卖野菜饼子崔当家的。

“孙婶子,崔当家的,你们这是?”

孙婶子笑笑:“这三个桶,两个我家的,一个老崔家的,我家进700斤凉粉,上午取300斤,下午取400斤。”

崔当家的说:“我这个桶,你能装多少就野浒菜就装多少,每天我都得来进货,多储备一些好过冬。”

夏倾音点点头。

“好的,不过你们这桶这么大,光一个桶就得重好几十斤,我倒好说一点点称了倒进去总归有个准数,但你回去怎么过秤呀?”

毕竟进货这种事得双方都知道斤两,才不会有龃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