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司空娘子以理服人 > 第60章 花楼机

第60章 花楼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秋过后,圣人终于要开始对税赋动手了。

毕竟都八月中旬了,等秋粮收完就要开始征税,再不快点定下来,今年的税赋账单就会变成一团乱麻。

租庸调的调整好说。允许以钱抵物,在统计和运输方面,还能减轻些压力,减少损耗。就是兑换比例还需要好好商议,还有如何控制收缴流程,以防小吏中饱私囊。

既然要改税制,当然也要借机清查土地,该丈量的丈量,清查隐田。

圣人先召了姬二爷来私下议事,准备先琢磨个章程出来。姬二爷带着准备好的各种报告来时,还看见了一脸迷糊的侄孙女。

姬昭明很迷茫,她念书念得好好的,皇后娘娘突然派人来叫她,结果就被悄悄送来了圣人这儿。刚到就被放在一摞税收记录文件面前,她迷迷糊糊得看了好一会儿,就等来了二叔爷爷。

姬二爷行礼拜见后,圣人就拉着他说起事来了,压根没理会姬昭明。

姬昭明环视一圈,发现室内现在就四个人:圣人、姬二爷、刘公公 ,还有自己。

小眼神瞟了圣人一会儿,圣人一个眼神都没分过来过,她在思考圣人是不是把自己忘了,侧头跟刘公公使眼色,询问自己需不需要回避。

圣人突然出声:“好好看记录,毛毛躁躁,在弘文馆就是这样念书的?”

姬昭明马上低头装乖巧,没什么事做,就掏出随身的羽毛笔,拿了张空白纸,照着税本写写画画,装作认真的样子。当然,小耳朵还是竖起来的,一直在听圣人和姬二爷的议论。

姬二爷担忧,突然收钱财,会不会导致百姓手中流通铜钱过少,造成溢价。

于是又在讨论,要不要把金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也确定下来,以方便征收,且减缓民间大量挤兑造成的冲击。

可使用金银,又需要面对成色不纯带来的提纯损耗。这部分的损耗怎么算、摊在哪里都是问题。

如果官府承担铜钱的损耗,那么必然会有奸猾之人以次充好。可要是把损耗摊派到百姓头上,就需要设置一个合理的损耗费了,如何防止贪污也是难点,毕竟其中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还要重新计算织户以后的工作量和税率,新纺机和新织机已经在赶工生产了,但远远不够那么多织户分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贸然改变,就会变成原材料价格飞涨、成品售价压低的情形,到时只有拥有新机器的一方大赚特赚,而那些辛苦卖力的人则无法获得足够的劳动报酬。

看到姬二爷报出各种数据,姬昭明想到了,珍妮机的发明者曾被人砸了纺纱作坊、还一把火烧个干净的事情。发明人夫妇还被赶出了生活的小镇,就是因为机械带来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冲击了手工业市场,所以引来报复。

那时,因为飞梭织布机的发明,效率大大提高,织布用的棉纱却还是家庭手工产出,所以棉纱供不应求,价格飙升。珍妮机产出的棉纱质量更好,还压低了市场价,“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所以遭到了报复。

姬昭明以为自己同时搞出了精纺机和飞梭织布机,就不会有这个冲突了。两者效率都高,只要现在的手工业人员都用上新机器,就能实现生产方和购买方的双赢。她没想过,丝、麻、绵的产量是否够用,原材料的稀少、从业人员的赘余也是冲突,一样有很多剩余劳动力需要安置。

姬昭明有些僵硬,脸色也有些苍白。说到底,她还是太天真了。

圣人看她的样子好笑,问她:“政令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昭明你听了不少,有什么想法也来说说。朕和你二叔爷说了许久,只能暂且让人去梳麻、梳棉,以供机器纺织了。”

姬昭明脑子一抽,脱口而出:“还可以研制精梳机的 。”

话音刚落,室内四人都是一愣。姬昭明低垂着头,看起来蔫蔫的。

圣人指着姬昭明,对姬二爷说道:“可不是朕挑剔,你也听见了,这法子不行。还没等你那边把人都安置好,昭明这儿的礼物一送,你就得重新想办法了。还好朕问了一句,不然有你愁的。”

姬二爷一脸无奈,分别给圣人和明姐儿一个苦笑,姬昭明回以无辜脸。

姬二爷挣扎着确认:“明姐儿说的精梳机,效率几何?现如今只是有个想法,还是很快就能做出来呢?”

“现在只是个想法,不过十之八九能成。效率方面,大概和轧棉机差不多吧,可以像精纺机那样一次多股,但数量应该比不上,差不多一次四到八根吧。”

精梳机的设计,姬昭明也想了一阵了。

精梳,是指把纤维原料加工成粗线团的步骤。粗线团就是纺机的原料,通过纺机加捻后能变为织机可用的线团。

这个过程,需要排除较短的纤维,清除纤维中的扭结粒,比如棉结、毛粒、草屑、茧皮等等。还要进一步伸直纤维,使之均匀得摊平,最终制成粗细比较均匀的精梳条。

可以把它简单分成五个环节:给料、分梳、拔取、除杂、出条。

给料是间歇性的,根据纤维种类的不同,每次喂料的多少也不同。

分梳是精梳机的核心,由水平的大小圆梳针环组成,不同纤维种类的针板也有所区别。羊毛分梳负荷重,梳针粗长,植物纤维用针的角度则要前大后小,作缓冲分梳之用。

两组针梳的具体运动方式还需要操作研究,转向、转速该怎样设置,还得请专业人员参与设计调整。总之,要有托扶和挺直纤维丛的效果。

拔取便是要把分梳好的纤维逐步拔取出来,与前一循环的平行纤维薄层尾部叠合,使之成为连续的毛网。排杂则和轧棉机原理类似,用有弹性且耐磨的毛刷,高速从毛网上扫过,带走杂质。

最后,干净的毛网进入分区,顺着托盘上的牵引,压在一起,就是成品纤维条了。

姬昭明写写画画,把机器的几个部件分开,标注上关键词。纵然圣人和姬二爷此前不知道纺线前还有这一步,都一眼就看出了精梳机的可行。

姬昭明还挺谦虚的,不敢把话说死:“我这就是个想法,还没和小六他们商量过,还不能确定是否实用。刚才一时冲动,还请圣上不要怪我狂妄。”

圣人对她是又爱又恨,当然不会怪她狂妄。示意刘公公按顺序收好姬昭明的图纸和说明,打算回头给李尚书去完善生产。

“此事等工部出了结果再议,还是先想想如何安排织户吧。”

姬二爷想了想,把人往简单的方向转是不成了,干脆培养技术人才吧。

“启禀圣上,不如安排人好生教导,挑选些人才学习使用花楼机?百姓用的普通布料定然能供货充足,不如多加鼓励种桑养蚕,多织锦缎,好与邻邦通商?”

花楼机,是进阶版的织布机。布由经纬线交织而成,本来是一上一下彼此交错的,可以称为平纹。

平纹的交织点最多,所以织物最结实耐磨。相对的,手感更硬,弹性小,光泽差……因为交织次数多,线相对也不会太紧密,所以织物的密度相对较小,相同规格下,也相对更轻薄。表面平坦,所以花纹单调。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把每行的一上一下改为两上两下,纬纱在布面上则呈现出倾斜的纹路,称为斜纹。

斜纹相对于平纹,因为交织点少,有浮长线,所以手感较软、光泽较好。交织点少,就会更加厚密,弹性、抗皱性也会更好。

如果把经纬间隔数再加调整,增加更多,比如三根,就可以称为缎纹了。缎纹的跳线数、循环数最好要互为质数,这样织出来的交织点也是斜纹。经组织点多于纬组织点,或织物正面呈现经浮长居多的,是经面缎纹,反之则是纬面缎纹。

因为交织点很少,所以缎纹织物的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光泽度会很好。正反面外观不同,如果用两种颜色的线,则双面颜色不同。密度更大,质地更软,悬垂性也会更好。但也因为经纬线浮长的缘故,会很容易摩擦起毛、勾丝。

平纹这样的基本组织,织出来的是绢,斜纹是绫。这样规律的基本织物质地紧密,可称为绸。

缎纹织出来的则是缎。

如果经线不再相互平行,而是扭转绞缠。纬线从中平行着交错,则会导致经纬线较为稀疏、通透,便是罗。其中花纹变换,网眼变大,就可称为纱。

根据一定的规律组合,适当改变一些交叉点的上下位置、与规律的部分产生对比,形成不明显的暗纹。使得织物的美观性大大提高。

若再使用不同颜色的线来做对比区分,就能在布上织出彩色的图案。这样的工艺品,就是锦。

除了简单的绸,锦缎则是需要在花楼机上完成的。

花楼机不像织布机那样只把经线用两组综片分开,而是每根经线都有对应牵引的绳结。织布时,根据需求,把绳结分组进行牵引来织。一般需得两个熟手一起配合,一人织布,一人根据花本来操纵绳结。花本,就是把复杂图案的花谱排列流程,都固定总结为一套模板。

姬二爷想出的这个培训织户、好对外输出高端产品的主意,圣人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刚要张口,就看到姬昭明有些奇怪的表情。

圣人心里叹了一声,询问姬昭明:“昭明对花楼机也有些想法?”

姬二爷不敢置信地看向明姐儿:好孩子,有多少本事你一次说了吧,别折磨叔爷爷了。

关于花楼机,姬昭明还真懂,而且懂得是最关键的那部分。

藜朝现在的花楼机已经很先进了,两人配合织锦,算是在时代前沿的技术。只是对掌握花本的人要求很高,需要耐心、精细,不能有疏漏错误。

可是姬昭明了解的技术,是将花谱制版,通过机械读版,只需一人按照常规织布机一样地操作即可。

把花楼机的绳结换成牵连的硬杆,挂在架子上,每根绳杆都有一个牵连的挂钩。挂钩的另一头指向读版的位置。根据花谱模板的空心、实心,来调整经线的上和下。

模板是根据花本制作的,像一卷横过来的竹简。每一行对应一行纬线的花样,其上有很多个点,每个点对应相应的经线,实心会挡住挂钩,空心则挂钩穿过,就可以完成读版的过程。

任何图案都可以编写成这样的花本作为记忆,然后在花楼机上完成读取、还原展示。

这是什么,这不就是计算机读取显示存储内容的过程么!

花本制作出来的模板,就是最早的计算机输入采用的打孔读卡,花楼机织锦的过程,就相当于把记录好的图案内容,一个个像素点“绘制”在锦缎上。

花楼机的运作原理,是为计算机的程序控制提供了启发的。

姬昭明前世可是计科专业的学生,在博物馆里看到花楼机的时候,她就觉得特别亲切,还专门查过花楼机的发展历史。所以,自从她准备画织布机的图起,就已经在脑海里画好了打孔制版的花楼机怎么做……

三叔姬景昇的一些练笔画作,有些图案很好看,适合做衣裙花样的,姬昭明都讨来攒了许多张。就是打算搞出花楼机来,再请了绣娘帮忙分析配色排线,好织成布料,给自己和亲朋好友们用。

为此,姬景昇还逗过姬昭明:“明姐儿小小年纪,就知道要给自己攒绣样了?喜欢什么图案都尽管告诉叔叔,为了让明姐儿学好女红,叔叔也得多花些好看的花样子才行。明姐儿到时候可得记着叔叔的好,也给叔叔绣个荷包才行。”

姬昭明答应得痛快,但她根本就没打算好好学女红。简单的苏绣小套件她买过,端午小香包、书签套件之类的,也都做过,她对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有着深刻的认知。

那就是——她绝无可能成为刺绣大家。也就是自家亲人和闺蜜能不嫌弃罢了。

所以,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她姬昭明做不了专业的人,但可以搞出专业的机器。

又是连写带画地讲,把读版花楼机的设计讲完了,计科学生姬昭明觉得自己现在特别帅气。论资排辈儿,这可是能当计算机雏形的雏形,作为计科人,她在大藜迈出了这一步,她必得为大藜的计算机学科发展提供“星星之火”。

若是有朝一日,会带着记忆穿回去,见到大学的C语言老师时,她还可以吹嘘:老师,您没白教我,我给一个国家的人讲了什么叫“面向过程编程”!那边的“单线程读写”机器,是学生我先做出来的!

她的老师对此事有什么反应,姬昭明大概无缘得知了。

室内的另外三人,是真的全被她镇住了。

刘公公心想:小司空莫不是织女转世?不知道牛郎这一世是谁,圣上可一定要成全她们,不能再棒打鸳鸯了。

姬二爷则在想藜国以后的对外贸易该怎么办。量产的锦缎如何交易,换什么,关税几何……国库以后不愁了,西域那些国家,从此怕是要用车拉黄金来藜国了!

姬昭明觉得自己这样,好像对一直在思索办法的姬二爷有些残忍。还觉得有些愧疚,找补了两句:“昭明现在已明白了,以前我太冒进,凡事还是循序渐进才好。关于花楼机的改造,我还需要小六他们和老练织户的帮助,也不能很快出成果的。而且我现在课业重,能琢磨这些的时间也不多……”

圣人出声打断了她:“弘文馆那边朕会说,昭明你明日跟着庆喜走,他会带你去找那些工匠的。还要老练织户是吧,具体要求都跟庆喜说吧,你尽管安心研制读版花楼机。”

姬二爷也及时提出:“臣提议,对江南等地征税,可以丝代粮、以丝替钱。鼓励织户多养蚕,还有加收丝税,预防商户囤积……”

姬昭明目瞪口呆得听着君臣二人的谈话,仿佛看到了两个打算垄断全球丝绸行业的资本家。

他们甚至连招工的问题都不用考虑,只想着怎么安排劳动力就好了。因为皇权就是保证。怪不得资本主义能推翻封建主义,和他们相比,资本家好歹还知道用工钱和福利吸引工人。

藜朝没有姬昭明概念中的商业税,但是是有关税和市税的。

关税,是行商过关卡时需要缴纳的。市税则是官方维护市集时收取的“辛苦费”,也会根据商铺的大小、商品价值划等,收取一些交易税。

而姬二爷和圣人讨论之后,则是打算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商品种类来划定税率。

比如酒,以粮食为材料,会影响国家粮食储备的,要收重税。茶叶、香料等奢侈品,税也要偏高。粮肉果蔬都是农产品,则税率极低甚至可以酌情免除小体量农户的交易税。

盐、铁这样的战略储备物资更是重要。

听他们讨论,姬昭明写写画画,算了下对自己那些产业的影响,算完之后,发现自己需要支出的部分,大概在5%,和自己主动交的税额差不多,就安心了。

姬二爷确实参考过姬昭明那几个产业的账本,若按照这个税率推行,改革后一年或可收取千万贯税钱。

等到他们讨论完,姬二爷带着圣人的指示离开了,他还得根据圣人的要求把条陈整理好,接下来就要开始朝议了。

姬昭明跟着刘公公离开,刘公公还特意叮嘱她:“圣上说,小司空今日学到多少都无妨,但今日的听闻和感想,都不可说与其他人知晓。您现在不需要懂太多,只要坚持做您认为对的事情,就可以了。”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写到花楼机了!好爽!我自己超期待的内容!

我宣布,昭明今天是计科人的骄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