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白月光翻车日常(穿书) > 第25章 闺秀白月光八

第25章 闺秀白月光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宫被烧了,连卫也很可惜,倒不是可惜财富,而是可惜那些藏书,还有些别的东西,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等着自己去翻阅。

周雄宇仗着酒醉曾问过此事,得到一句可怜那些书。他听了很是不懂,书有什么用吗?他去找蒋海问,蒋海也是沉默。

蒋海这时才觉得,连卫的确不是一般人。一个被收养的义子,听说没读过几本书就去打仗了,仗着力气大,很是勇猛,这样的人是常胜将军不意外。

这样的人贪财不意外,贪图美色更不意外。那日见他对皇宫多有遗憾,还以为是想着那些珍宝和宫女子,熟料是担心那些藏书。

洛阳皇宫内库孤本无数,他当时救了一些出来,如今却不太好拿出来。

见连卫重教化,他做事也更加尽心尽力。

后来发现住在内城中的连卫每日都要操练兵马,将士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兵营上下很是服他。后来他才发现连卫竟然没有孩子,身边一个女人都没有。

好家伙,如此英雄,竟然不是莺莺燕燕无数吗?多方打听发现这位连大将军就没开过窍,每天忙于拼命,军队里那些糙汉子自然也不懂后代的重要性,反正今天有酒喝有肉吃就行。

但蒋海不一样,他觉得连卫大有可为,准备站在这条船上,搏一场富贵。

听取大晋的教训,连卫一定要有孩子,还不能少雨三个!

幸好,不是他一个人这样想。洛阳城中官宦众多,可比军营中的人懂得多,或者家中也有合适的女孩,想要献给连卫,五花八门,连卫天天被劝着娶妻,要求也不少:最好是大家女子,德才兼备,家里也很有名气的。

手下人想了许久,最后扒拉到蒋海身上。

蒋海为濠州蒋氏一族的偏支,虽不是嫡支,但与嫡系很近。濠州甚至被戏称为蒋州,可见蒋氏在濠州的地位。

更关键地是,濠州就在淮南道,如今连卫正准备趁着云王和晏氏争夺江南道时一举拿下淮南道,如此蒋海作为新归顺的人,竟然即将就有了功劳。

往日不把这些放在新上的连卫,这次也没再打哈哈,反倒是听之任之。

蒋海连忙向府上递了纸条,这才有了王秀贞和蒋琬之事。

对于和连卫成为姻亲的事,蒋海自然求之不得。他看好连卫的前程,别的不说,行军打仗连卫几乎从未有过败仗,如今定在洛阳,一条条军令也算不错,就算有错处也听得进去建议。

如此,竟然说得上明主。

当然,这是和残暴的云王还有那些草莽比,但论民生治理方面,还得是那位晏家女郎。

说起来,蒋海对女子行军议政之事很是厌恶,早前对太后多有不当之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哪里有女人说话的地方,他疼爱蒋琬也只是让蒋琬熟读女四书,那些画本子之类是从不让蒋琬看得,如今十六岁的蒋琬堪称淑女,他也很是满意。

这倒不是说他不疼爱蒋琬,先前不少纨绔求娶,连傕都暗示过,蒋海都当作没听见。

只是他的疼爱,永远都比不上男女之别。

可这样的蒋海已经是洛阳城中出了名的好男人。家中一妻两妾,唯有蒋琬一个女儿,疼爱非常。

晏青的崛起,甚至让蒋海有了一丝恐惧:女子也能这般吗?

他想到晏青一开始传出来的名声,说她生而知之,学问渊博。他从来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什么神仙转世之类,什么神童最多就是记忆好些,可饱读诗书的那些人哪个没背下来过几百本书。

晏青一个女子竟然有这样的名声,他就当个笑话看。后来晏敬诚设通学楼,他觉得还算有点意思,谁知道晏敬诚脑袋不好使,这等大事也安在晏青身上。

再后来,出海、剿匪、同学之事,蒋海渐渐正视这个传说中的女孩子。再后来识农桑、重教化..….接下去难道不是安天下吗!

女子也能安天下吗?晏青用实际行动向天下证明了可行。

她屯田有方,什么间种法、什么肥地术,还有奇奇怪怪的微量元素,这都什么鬼东西,南方蛮夷之地竟然也能变成沃土。如今的土族安稳得很,自愿前往晏地称臣,不就是为了那么点粮食吗?

北方混战,哪个人没打过晏地几道的主意。

云王王鹤趁着晏敬诚去世,晏青守孝之际,快马攻入黔中道,才下一州六县之地就被晏青打了回去。

晏青守孝,一袭白麻,连盔甲都没佩,亲自率领兵马,一袭白裙染尽了鲜血。打得云王落网而逃,最后将这一身血袍作为祭品烧毁在黔中道,以慰黔中百姓。

天下才知不仅北方有少年将军连卫,就连南方偏远处竟也有个女郎,勇猛无比。晏敬诚的权利全然过渡到了这个名叫晏青的女子身上。

自那以后,蒋海听到的消息更多了,因为晏青在守住黔南道后正在慢慢渗入山南西道,随着那些所谓的农学生奔波于各地,关于晏青的消息也传遍了天下。

据说晏青与人私定终身,甚至珠胎暗结,膝下有一女,晏地全境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纷纷效仿。

有那远行做买卖的女子看中了当地男子,两厢密会也有了孩童。女子为家中独女,提出孩子和女方姓,方可皆为姻亲。男子虽为庶民,却也不受辱,将女子告上官府。

最后案子到了晏青手中,大笔一挥,孩子归女方。

此后独女家庭争相效仿,慢慢竟有了“半婚”这一说法。

即为男女有情,可共同抚育孩子,若日后不曾结亲,则孩子归于母亲,父亲则无权利。

如此之事,当即引起轩然大波。

晏青却不管不顾:“女子怀胎九月,生产九死一生,才有了孩子。男子做了什么?”

可先有夫再有妇,如何能尊卑不分。

晏青却说:“错了,是先有妇再有子,然后有夫。”

当即撂下话,若有不从者,即可迁往晏地之外。

当时,云王残暴,不仅百姓不堪其乱从江南道逃忘南地,就连大族也跑来。再之后连傕围困洛阳,几乎以子为食;更有突厥、契丹猖狂。这天下望过去,竟然只有晏地安稳祥和。

重女轻男又如何?百姓捏着鼻子认了,能活着就行,还在意那些。

日后慢慢变成不论男女尊卑,甚至还有些女尊说法。

譬如百姓生女,官府奖励小猪一头,生男则是一石粗粮;如此境内反倒不重生男重生女。

晏青于城中设婚堂,用于婚姻拜礼之处,规定男子行跪拜,女子行弯腰礼,夫妻二人共同接待客人,严惩婚闹等事宜。

男女尽可读书,同成绩优先录用女子、设立女军等事,晏地众人也都见怪不怪。

不少学子不认,可又眼馋通学楼诸多书籍,只能装作听不见;自认为诗书礼仪传家的人就都离了去。

晏地也不挽留,也不管他们在外面如何说晏青大逆不道。

蒋海就在洛阳,辱骂晏青的人越多,他越觉得此女前途不可限量。也曾偷偷想过要不要投靠过去,听说还和远洋人有生意往来,原来的岭南道不过流放之地,如今竟然遍地黄金。

这般赚进天下财,养天下人的手段,蒋海作为户部尚书自愧不如,也折服晏青才干,家中也购置了不少从晏地传来的书籍,一些《物学》书,记录的那些小实验,他自己也乐此不彼,还想过要不要举家搬到云安。

还没想明白连傕就来了洛阳,围城之时,蒋家受了不少打击。没缓过元气又来了连卫。

终究是洛阳,多少年的古都,诸侯必争之地。

眼见连卫有点明主的风范,蒋海也不再遗憾当初没能投到晏地。说到底,还是过不了那个坎,不愿意向女子低头。

既然买连卫赢,蒋海自然用心辅佐,掌管洛阳城中一切事务。对于女儿是否能成为连卫的妻子这事虽然期待,但也没有用尽手段,只是听闻连卫颇为看重晏地之事,也不禁晏地之书,想来对晏地也有所筹谋,他因此买了许多晏地之书给蒋琬,又鼓励孩子前往书坊看书。

他当然能做更多,可怕惹了众人厌弃。毕竟他不是一开始就投了连卫,而是他有了能力拿下洛阳后的新臣。

谁想到他这边作壁上观反倒歪打正着。连卫早听闻众人因为这事争得脸红脖子粗,心下有些厌烦。又见蒋海虽说也有适龄女儿,却也只是简单说了一句,更像是表达忠心。

结亲之事愈演愈烈,不少人甚至想让他一下娶三四个,嫡妻、平妻、妾室都有,这样的乱局,就连蒋海都没想过,偏偏周雄宇九岁的女儿都来凑热闹,他一脸黑线。

争吵过后,连卫越发沉默。想到晏地习俗有些羡慕,晏青已有一女,而他还困在这些俗事之中,淮南道之争到了关键时刻,他不能再被这些事情锁住。

想到前两天于书坊中看到的蒋海之女,容貌过人,即便是着了男装,不施粉黛,有些杂乱的书室也熠熠生辉。

如此美人,又出身蒋家,她父亲蒋海颇有才干,目前正是用人的时候。

连卫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女子。

毕竟,这世上没有另一个晏青。

而他对晏地之主的些许不同心理,想必等到婚后尝到男女之情后也会消失不见。

他对那位不相识的晏家女郎,想来,只是敬佩,而无其他。

连卫这般告诉自己。

喜讯传得很快,晏地有不少行商,带着晏地的各路杂货跑遍天下,如今的征北大将军成亲之事也很快传入了晏地,晏青听到消息眼睛都没眨。

成婚那天,夕阳无限好,晚霞如烈火,庆贺着原男女主的佳偶天成。

作者有话要说:(争战这些,那啥,笔力不行,大家将就看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