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霸下 > 第7章 如朕亲临

第7章 如朕亲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楚贞下山没过多久,一队兵卒上了山,二话不说七手八脚地将文文熙剑抬到担架上,又叫醒了青珊,招呼二人下山,重明听着嘈杂的脚步声远去,知是楚贞的意思,心中更多失落。

和尚道:“你想下山,去便是了,不用陪我。你的心也不在我这。”

重明躬身一拜,算是作别,他心在别处,刚出门就摔了,那和尚听到声音,道:“我让人送你。她叫竖,日后若有难处,她能助你很多。”

一个黑影从屋檐落下,将人从地上提起来,重明略感惊讶,道:“谢亲王,不过,这位姐姐只需送我下山即可。”

两人行到半山腰,那沉默寡言的竖开口了:“你是个瞎子,怎知我是位‘姐姐’?”

重明正抓着她的手,道:“你身上有股血腥味,却混着桂花的熏香;你腕上戴有银镯,上面刻了一个男人的名字;你的手起了茧,想是常年习武之人,但我摸得出来,这是一只纤美的手,跟横差不多。而就在刚才,你的声音就已说明,你是位美人——背叛璇卫司的,守寡的美人。”

竖抑不住惊讶:“你怎么知道——你是什么人!”

重明道:“我曾听说过你男人的名字,不过听说的时候,他已是个死人了,而你,竖姐姐,你与横一横一竖,很难不让我联想到什么,她吏属璇卫司受命于皇帝,而你,居然是听命于九亲王,不是背叛是什么。”

竖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个瞎子,眼下这瞎子感到有些热,就掏出块金菊绣帕来擦汗,他本是无心之举,却被竖狠狠掐住脖子:“说,这绣帕哪来的!”

“捡的。”重明青了脸。

“哪里捡的?谁丢的!”

“西疆,镜王爷丢的。”重明快喘不过气来,竖一挑眉,才松开了他,冷笑着,心情不错的样子:重明的话,验证了锦王的目的已达到。

殊不知她这反应,倒叫重明有心了,重明斜睨她一眼,突然怪声怪气道:“谢谢你。”

到山下,山下却留有重兵把守,两人只得蹲到天黑,悄悄地钻出去,到路旁,竖双手叉腰:“你真要徒步走去?”

重明从山中带了根树枝做手杖,闻言道:“在下是瞎了不是瘸了。”

竖挖苦:“你这模样,瞎了跟瘸了有何区别,你叫声姑奶奶,姑奶奶我就把你送到镜王府去,如何?”

重明笑了笑:“别,你再掐我一次,我命就没了,可饶了我吧。”

竖忍俊不禁,看他蹒跚远去,转过身,发现自己笑着,惊觉今日种种,竟是莫名熟悉,好似……那人还活着般。她看着镯子上那个名字,笑脸很快被痛苦掩盖。

那日雨天,横也是看见了镯子上的名字,才决定放过她。

大批军队入京引得民众驻足观看,议论是哪位人物如此阵仗,那大轿上的人又如何出众俊美。

领头将军驾马近到骄前:“王爷,京中人多眼杂,保不齐在西疆刺杀您的那伙人也混在其中,您还是放下帘子为好。”

楚贞本想望这京城五年来有何变化,故而敞着帘子,问:“此事你如何得知?”

将军待要答话,忽听前路鸣锣喧天,举牌上大写着“肃静”“回避”“出巡”等字样,人群惶惶退避两旁,以额触地,莫敢仰视。

棒锣十三下,意为“文武百官官员军民人等齐回避”,可见来人是朝中极品,位高权重。

楚贞虽贵为皇子,但只一个镜王的封号,与极品京官狭路相逢还是头一遭,让则煞了自家威风,不让又折却了一个天大人情,甚至因此得罪了人。

迟疑间,那京官的仪仗到了近前,那人下了轿子,楚贞眯眼一望,那人着华服轻装,身形魁伟高壮,步态方正有力,气质轩昂,确有朝廷风度,高官仪态。对了,那人还长着两只狐狸眼。

文熙剑喜不自禁,从担架上挣扎坐起:“康华大哥!”

那人随从立即呵道:“大胆!竟敢直呼左相大人名讳!你是——”

文康华摆摆手,示意随从闭嘴,对文康剑道:“父王在奏报中已将详情说明,又写信要我在京中照拂你——只是你护送王爷有功,明日早朝皇上就要赏你,你却因何肿成如此模样?”

文熙剑、楚贞二人同时怔住,前者受宠若惊,后者恍然大悟,两人电光火石地照过面,随即排斥地别开脸。

文熙剑侧过脸,悄声对文康华道:“拦住他。”文康华道:“父王都告诉我了,还用你说。”

楚贞剐了兄弟俩一眼,冷笑:“原来如此。本王算是解惑了。西疆王千里加急,一纸奏报呈到御前,诸事详述编排一番,本王才有幸沐到这皇天圣恩,还劳诸位兴师动众护送过来。”

“护送”二字他咬得很重,语毕扯下帘子,命令:“进宫!”

“何事非要面见圣上,王爷跟下官说也是一样的!”文康华高声道,拦在军队前,“镜王爷,请到下官府上一叙。”

“文康华!”楚贞道:“本王与你互无交汇,有什么好叙的?”

文康华自腰间拿出紫玉扇,啪地一下打开,阔步高抬,倒不急于回答,而是环视一周,对领头将军道:“徐将军的任务既已完成,还请速速退去,带兵临宫总是犯忌,本朝能臣多是文人,见不惯刀啊枪啊的,接下来的事,交由本相处理就好。”

大靖王朝确以文官节制武官,个中缘由追根溯源,与昶帝篡位脱不了干系,乱国重武稳国用文,如今国祚稳立数十年,百废渐兴,四海初平,少不了一干文臣执笔社稷,呕心沥血,而诸侯将军在朝多无实用,在野便是戍守国疆,把关要塞,战时少不得征兵敛税,平时在百姓眼里就是一群吸血蛀虫。

太平自是将军定,哪有将军享太平,古来如此。

徐震从衣甲里掏出一纸文献,跪地道:“左相大人有所不知,卑职是奉兵部尚书授意,尚书大人捎了圣上口谕,要卑职护送王爷进宫。这是尚书大人亲笔签发的手令,请大人过目。”

“镜王爷已在京城,还需这许多军甲护卫作甚,徐将军是信不过京城治安么!”文康华也不看手令,喝道。

“这!不是的!左相大人何出此言,卑职,卑职岂敢,可的确是尚书大人……”徐震道。

“黎浩杰那老家伙糊涂了,不晓得其中厉害,你还不知道么?你老父当年就是因带兵临宫,邀功不成,反被谪到荒北那苦寒之地,如今他老人家的坟头草该和你一样高了吧,啊?你傻杵着干嘛?还不快快退下!”文康华啪地一下合上扇子,“莫不是等着文武百官参你一本!”

“左相大人!您怎能拿家父来……”徐震随着那合扇声抖了抖,瞪红了眼,然官居人下,矮人一截,到底不敢违逆,却因尚书大人军令如山,岂能轻易退去?

楚贞望着徐震,眸子里明明灭灭,道:“你退下吧。”

他见徐震稳跪不动,蹙眉吼道:“本王令你退下!”

徐震依旧不动。

楚贞跳下轿子,朝徐震胸口就是一脚:“滚啊!带着你的人滚回去!”

这一脚不可谓不狠,徐震被踹飞远去,在地上翻滚几下,吐出血来。

众军慌忙扶起徐震,对楚贞恶眼相向,横瞬时立在楚贞身前,眼中凶光乍现,足下溅起丈高尘埃。

众军连连吓退,直觉告诉他们,此人能以一挡百,甚或更多。

徐震更是惊诧,他也算武艺高强,雄盖百兵,竟未察觉楚贞身旁有如此武功高绝之人,自知不是对手,换言之,军队没有再保护楚贞的必要。

文康华啧啧两声,挖苦:“徐将军,王爷都这么对你了,你走不走啊。”

徐震只得挺身跪下:“卑职告退。”起身招呼手下,“我们走!”

文康华走到楚贞跟前:“请吧镜王爷。”

楚贞道:“本王家在皇宫,何必绕远去你异姓府。”

说话间右相府仪仗纷纷上前,将楚贞团团围住。

楚贞环顾左右:“文康华,你想做什么!”

“镜王爷,天下人虽以楚姓为尊,但需百姓推崇方有您一族无上荣光,你我大可不必分亲疏,论姓氏——您是自己跟下官走呢,还是下官请您走呢。”文康华意欲上前,被横一刀挡开手臂去,他用紫玉扇反挡,瞬间被刀柄打落,五指震麻,人退出五步开外,再近不得。

相府人马纷纷亮出刀刃。

局势渐危,楚贞也算明白文康华意欲何为了,为了那密函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你让开。”楚贞将横推开,反向文康华走去,他把手慢慢摊开,手心躺着块黑金牌子,“左相可识得此物?”

“!!!”文康华一看,整个人震住,刚站直的双腿开始打颤。

金牌令箭,如朕亲临。

此令箭国中仅有两枚,一枚在太子楚鹤手上,另一枚始终无人得赐,不想昶帝竟给了镜王!

一时间,众人皆面色大变,齐齐跪下,以头抢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震耳欲聋,文康华愣怔片刻,膝盖骨硬是没折下去。

“见此令箭如见圣上,左相为何不跪?莫不是藐视皇威,不把一国之君放在眼里?”楚贞掷地有声,可把文康华之前那番慷慨陈词用上了,“适才有人说,本朝能臣多是文人,见不惯刀啊枪啊的,可又见得惯左相身为百官之首,却面君不跪、面王无礼、上不敬国主、下欺压皇臣?是想江山殿内人人都参你一本不成!”

“……”文康华顿觉语塞,吃了哑巴亏,终是回天乏术,人一个踉跄,跪倒下来,不情不愿地:“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人皆伏,唯镜王一人笔直站立,倒颇有些君临天下的气概了。

“左相平身,接下来,该是本王请你滚呢,还是你自己滚。”

顿了顿又道:“对了,令弟不远千里护送本王回京,本王甚是感动,如今他身体抱恙,本王委实放心不下,而你这个做哥哥的日理万机,夙兴夜寐地操持国事,想必早已身心俱疲,也该好好歇一歇了。本王有意请圣上准你休假一月,在府中安心静养,照看世子,左相可莫要辜负本王一番好心。”

潜意思就是:你最近一个月都不要上朝了,也不要出门了。

文熙剑:“……”

文康华握紧拳头,恨得牙根痒痒,他何曾对昶帝外的人屈从过,今日栽在楚贞手里的金牌令箭上,可谓奇耻大辱,深深烙在骨子里了。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尤其楚姓一门的屋檐大得遮天蔽月,他不过屋檐下一个外姓罢了。

“多谢王爷厚爱!下官告退!”文康华爬起身来,临行几步,回过头危险地睨了横一眼,才在随从簇拥中悻悻退去。

金牌令箭不过是吓软了腿,真正让他忌惮的,居然只是璇卫司一个小小的暗卫,若打起来,五层胜算都没有。

寅时五更,宫门大开,楚贞深吸一口气,吩咐道:“横,把刀给我,从哪来回哪去,不必再跟着本王了。”

横不解其意:“王爷,您要属下的刀做什么,宫中规矩多,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佩刀的。”

楚贞不耐烦地抓过她手腕,动手把刀拿过来,拔出刀刃随地一丢,拿着刀鞘就往宫里走。

横捡起刀刃发呆。

密函是放在刀鞘里了?!

重重宫阙,红墙碧瓦,一幢幢,一栋栋,走马灯似的掠过眼帘,楚贞从未觉得朝觐昶帝的路如此漫长,长得他从蹒跚学步的稚童,走到而立的沧桑年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