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日神的森林 > 第113章 Chapter112

第113章 Chapter11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聂鲁达

三模语文卷最大的特点是长,四折卷的好处是只有一张,不容易传漏,坏处是检查时翻来翻去找不到要找的题目。平日里学校的打印机都只能打对折试卷,突然换成高考一样的长卷子,这有些不适应。当然,跟被称为“清明上河图”的8+6=14页英语卷相比仍旧是小巫见大巫。

文学类阅读难能可贵地选了雷蒙德·卡佛的《肥》。这个作者我可不陌生,高一读本里有篇《亲爱的,这是为什么?》就出自他的手笔,高一老师说,他一方面像契诃夫一样喜欢描写底层小人物,另一方面如海明威一般推崇极简主义,前者我们高一读《第六病室》深受其害,而对于后者,读本上的《杀人者》更是每个对话主体是谁都需要好好分辨一番,这两者结合体就是主打一个“完全看不懂”。

越难懂的小说题目反而越容易得分,这是共识。

最后一问让我们结合文本叙事特点和内容主旨分析,为什么有作家说,卡佛的作品“记流水账”,但是“水往高处流”,一共6分,这意味着每点3分,显然比之前考试一个点答出6分要轻松得多。结果也确实如此,大部分同学都是4到5分。

这次试卷讲评,阅读和作文部分分别由两名不同的老师来图像传输,阅读部分由其他年级一个胖胖的戴黑框眼镜的男老师负责(可能因为是出题人),他说:“正因为里面的人物生活苍白没有意义,故事也没有意义。”还记得讲《亲爱的,这是为什么?》时说过,他的小说大多具有“不可靠的叙述者”吗?那篇文章只是从一个母亲的视角来讲述儿子如何不能体谅她,这篇文章的“我”就更加可疑了——重要的不是胖子,不是所有其他人物,只有她和他,其他都可以删去不存在。

胖子是可以没有的,叙述者和鲁迪之间的隔阂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不知为何,在讲述这道题的过程中,我觉得又回到了一年前的语文课堂,老师对着课文侃侃而谈,我们不用竖着耳朵抓得分点,也不用担忧“选择题一成人选A,九成人选B,答案是A,明明B中一点考点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就是单纯地享受着分析文本的过程本身。

阅读部分讲评结束,讲作文的老师换PPT过程中,陶老师顺势插句嘴:“这次考试,某些同学名句默写第四句,‘扬汤止沸’下一句都不知道,这句话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古今贤文》里是必背的!”

好吧,看来我们还没资格当小孩子。8句默写,我两句不会,还有一个错字。

负责讲作文部分的是之前寒假时在空间发表长文的语文教学组组长。其实后来我才知道,教学组、备课组和命题组组长是两个人,但我分不清,大家姑妄听之。这次作文应该是我们学校很喜欢的类型:

“生活是水,水不等于诗。水受热而产生水汽,水汽在阳光的照耀下化作七彩的虹,这美丽的虹才是诗。”

这种作文只要把题目中每个概念简单图解就好:

“生活是水”——水:平凡平淡无趣

“水受热而产生水汽”——内部提纯沉淀加工,外部煎熬砥砺

“阳光”——积极向上的(某一种)追求

“美丽的虹”——美好、丰盈、优雅、多彩的生活

“大家写的都不错,可惜,‘物象隐喻类’作文,高考大概率不会考,因为去年考过了。”陶老师又冒出来泼一盆冷水。

讲评作文的老师就是之前寒假时在空间里发长文引用《严重的时刻》那位老师。可能也觉得大家写得都不错,因此想要补充一些别的:“所谓‘我即作文’,就是我在现场,我是发言人,我是讲故事的人,我有话要说,我想对你说,你要听我说。”这一连串有些语义重复的短句,用强烈的情感告诉我,写作文时我才是那个掌握话语权的人,我要有信心,把这次观点的表达组织好,对着听众完整地抒发出来。

如此简单朴实的观点,我接触议论文的两年来,没有人这么告诉过我。老师简单带过作文题目图解,没有像往常一样开始堆叠范文,而是在PPT上给大家呈现几位与作文相关的作品,他一句一句缓缓地读着,没有解释这些诗句,只是希望我们跟着他慢慢体味——

“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金子美玲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艾米莉·狄金森

“海不是诗,海的喘息才是;玫瑰不是诗,玫瑰的香气才是。”——伊尼诺·法吉恩

…………

还有北岛《波兰来客》

还有奥利弗《去爱那可爱的事物》

还有昌耀

还有……

……

这些与作文相关的素材重要吗?重要,但不必要,平心而论,时至今日,每个同学都是素材的“大富豪”。我总觉得老师是为了给我们补充一些诗句才出了这个作文题。在最后的最后,老师把PPT关上,在每个班屏幕上露出自己的脸,他说:“我常常对我教的两个班说,语言像一张纸,一面是意义,一面是形式,看见熟悉的题目,要放下内心的激动,停下来想一想。希望素材在你们心中生长,希望每次考试你们都能写出让自己震惊的比喻句。”

图像传输停止,屏幕黑了几秒,换回班级自己的桌面,陶老师打开灯,同学们好像还沉浸在刚刚的诗句中,下课铃也没能把大家从座位上拉走。洛在窗外冲我挥了挥手,我眼看着她恰好遇上了刚出门的陶老师。我跟在老师后面走出门,洛说:“我觉得这次几篇范文的标题起得真美啊……连起来可以是一首诗”

她展开手中揉皱的纸团,轻声读出,嘴角有得意的弧度:

“夜雨破障,虹光如诗;”

“繁华落尽见真淳;”

“无情岁月有味诗;”

“在消弭与永恒之间;”

“尘世是唯一的天堂……”

诗往往赞美真情,赞美无限,赞美自然,这与我们的写作并不相悖。

“你取了什么题目呢?”我问洛,她总是能给我惊喜。

“我?《诗与生活隔三层》。”

不得不承认,虽然洛化用了亚里士多德“文学和真理隔三层”理论,也不像那些范文一般有所谓“诗意”,但单看这个题目,我也许真的以为这是曾经某位哲人说过的话。

作者有话要说:屿屿子很喜欢这一章的箴言/引文/名句积累(算了随便叫啥),但是后来发现,很多喜欢的句子都被出成作文题了,有些许无奈55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