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日神的森林 > 第119章 Chapter118

第119章 Chapter11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新印刷的试卷有着油墨的清香,但纸质并不细腻。拿到试卷,因为不能动笔,所以先大致扫一眼。怎么选择题里还有个表格阅读题?虽然之前没怎么在语文试卷里见过,但是在地理题里经常见到,不用怕。再瞄一眼阅读,标题《少男》,虽然阅读肯定不能一眼看完,但是瞟一眼需要分析的划线句还是可以的:“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

什么?你要好好读书??这么长一个文章,就这???

不是我反应过度,我知道这是心理描写,能反应一个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长,但之前阅读习题中的划线句要么是优美的环境描写,要么是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这句话“好好读书”,多少有点low,就像一年前那句“没有姨妈的女孩”一样。

后来我明白了,我们做的那些往年题往往是经过老师筛选后具有代表性的“精品”,那些劣质的试题在时间长河里逐渐被遗忘了,但没人能保证,高考试题就不是“糟粕”。这个时间点,重要的不是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而是把题答对!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看向作文题,第一反应:“好长啊,整整4大句!”

不过,根据常识,作文题越长,越不容易跑题,因为后面的话往往是在阐释和界定最初的观点。还是先看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考试铃声响起,答题开始。

做完选择题,我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这次题目有点简单。”比如第一题词义辨析,如果让我区分“不卑不亢”和“不屈不挠”,我或许要纠结好一会儿,但是前两个空直接帮我排除了“不卑不亢”。语文题目的简单化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错得太明显,以及答案的点很多。诗词、古文、阅读都有需要“观点的简单堆砌”的题目,只要点容易想到,基本不贵丢太多分。

看向作文,这次题目其实挺“鸡贼”的,一句“智能互联网时代”,基本就把附中之前阅读过的名著“毙掉”了。虽然有的考试阅卷时写到其中几句就给分,但我不敢冒这个险。标题可以最后再取,我现在也没有太好的想法。但是,一句话开头,而且最好引用,我已有了一个绝美的句子,恰好是前两天看名句默写资料时记住的。

“《诗经》有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我突然想起戴教授曾经提到的“个人主义绝境”,虽然只是在说到“耽美”小说时提了一嘴这个词,但总觉得这个词可以展开的空间很大。

或者说,就算没有素材,这个题目光靠说理展开也够了,总觉得我们这种被自己喜爱的信息包裹反而是一种负面的、有害的情况,还被信息反过来“塑造”就更可怕了,这分明就是让人与人之间更加不可理解。

还有之前下发有关“科技伦理”的部分,我们是不是未经思考就把自己“托付”给了新的信息世界呢?

…………

我第一次明白,洛口中“好的文章是自己流淌出来的”是什么意思,手不受控制地在大卷纸上写写画画,我的思绪却似飘向了梦最开始的地方,把很多记忆里埋藏许久的珍宝,挖了出来。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是高一上学期读本中我唯一记得的句子,文学似乎总希望我们脱离主流审美,换个时间,换个心态来用自己的眼光感受自然世界。而最令我惊奇的是,老师说,苏轼写海棠的诗中也有相似的句子:“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高一读《契诃夫》那会儿,有个老师对于《美人》这篇文章颇为赞赏,甚至大言不惭道:“如果我是一个专横的独裁者,我一定会要求所有的中国人背诵这篇小说。如果我来为语文高考命题,我会不顾全世界人的反对,出这样一道题目:默写契诃夫小说《美人》全文!”那是我第一次明白什么叫热爱。语文老师都在辛勤工作,但真正能做到狂热的万里挑一。

在湖边读写“云”的诗的那天,虽然气氛不如《死亡诗社》中的岩洞,象征着人类混沌初开的状态,但依然饱含神性光辉。我突然想起,洛那天没有读,只是给我看了一眼她的诗句,我记得那诗在写雨,在写看不见的气体,最后回归永恒。我暗下决心,考完试去问问洛,那首诗还在不在。

我记起,刘亮程来学校做讲座的那个晚上,小小的学术报告厅的地面上挤满了身着绿色校服的孩子们。“离开乡村之后,感到满街的城市的尘埃都落在我的身上,不同于往日落在身上的草叶和尘土。”这位比照片上衰老许多的作家说:“优秀的文学都有一种梦的气质——它是一个人在世间的走神。”

关于高二的记忆不多,《必修五》的项脊轩志,第一次让我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老师说,最后三句是优美的三行情诗,但这篇文章别的句子也能给我放松之感“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而说起“庭有枇杷树”那句,教师办公室门口那棵枇杷树,现在也“亭亭如盖”了。

不久前的寒假,老师带着我们写了一篇作文,有关“马车和火车”:“ 再多的马车加在一起,也得不到一列火车。”不知为何,我唯独想起一篇范文,题为《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洛在沉迷尼采那段时间告诉过我,对于酒神而言,人生是幕悲剧,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它的没有终极根据;而对于日神,世界是美丽的梦幻。那时我觉得,洛简直就是酒神的化身,不论是德米安,还是西西弗,似乎都觉得人生无意义;而我可能更偏向日神,相信它不过大梦一场,就像老陀所言,“爱生活大于爱生活的意义”。

前几日,在图像传播的高考动员大会上,语文教学组组长没有像别的学科一样把重难点知识梳理一遍,而是引用阿多尼斯的诗句,祝我们“成为大地的书写者,季节灌溉的森林”,附中似乎总是与“树”的意向息息相关,回看作文题,如果信息是吹过林间的风,那我们接受信息的最好方式就是做一棵树,可以摇摆,但深深扎根大地,不会挪动……

考试结束时间还有15分钟播报音响起,我的作文也终于收尾,不知为何,我提起笔,在标题横线上用工整的字体写下5个大字:

“日神的森林”

作者有话要说:附中是一座由大大小小无数幻梦组成的森林,在一棵棵参天大树下,我们是安全的,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自由的美梦,但我们终有走出森林的一天。当这一天来临,希望我们已经准备好面对森林外的世界。不要失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123456